第368章 太子魏王赈灾失败(2/2)
“所以,陛下也就大胆的将赈灾之事交给了太子与魏王。只可惜,他们未能如陛下所愿,妥善处理灾情。”</p>
</p>
李恪看到袁天罡说到这里,脸上的表情非常的奇怪。</p>
那是一种既带着些许惋惜,又有着对未来局势的审慎考量的复杂神情。</p>
李恪微微皱眉,心中暗自揣测着袁天罡此刻的想法。</p>
“先生,为何露出这般表情?难道此事还有其他隐情不成?”</p>
袁天罡轻叹一口气,缓缓说道:“那倒不是,袁某只是有些感慨,像太子殿下李承乾与魏王李泰这般从小聪明伶俐,备受陛下宠爱与众人期待之人,没有想到,却因为心中的那点意气之争,在赈灾这种大是大非的事上栽了跟头。他们本应有着更好的表现,却未能把握机会,实在令人惋惜。”</p>
说完,袁天罡还有若有所思的瞟了一眼李恪。</p>
瞧见袁天罡这个眼神,李恪顿时就急了。</p>
不是,袁先生,你这什么意思?</p>
用这种眼神看着我干什么?</p>
他们赈灾失败跟我有什么关系?我离着他们这么远,还能影响到他们不成</p>
实际上,还真是如此。</p>
像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两个人本来从小就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p>
无论是学识还是谋略,在长安城中都是出类拔萃的。</p>
然而,正是因为李恪的存在,让他们感受到了潜在的威胁。</p>
李恪的才能与威望在不知不觉间影响着他们的心态。</p>
尤其是李恪在冬季狩猎中的表现,更是让他们心中警铃大作。</p>
李恪在狩猎场上展现出的果敢、睿智,加上一天救驾两次,赢得了众多大臣与皇室宗亲的赞誉。</p>
这让一直以来自视甚高的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心生嫉妒与不安。</p>
他们开始在各个方面更加急于表现自己,试图压过李恪的风头。</p>
而在此次赈灾之事上,他们过度自信,不屑借鉴李恪赈灾的方法。</p>
使得他们在赈灾之事上急于表现,反而乱了方寸。</p>
原本足够赈灾以及大唐十万大军远征突厥的粮食,因为他们的赈灾失误。</p>
长安的储备粮草便以极快的速度消耗完毕。</p>
最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数十万灾民还没有得到妥善的安置。</p>
并且,灾情依旧在蔓延。</p>
两边都需要巨额的粮食,这也就是为什么,明知道李恪的封地是战区。</p>
可李世民依旧朝李恪征粮的原因。</p>
“既然殿下已经有所明悟,是否已然明白,袁某所说的迁入人口计划。”</p>
眼看谈论的事情,有些要脱离掌控的趋势,袁天罡连忙定了定神,将话题拉了回来。</p>
“这倒也不难猜。”</p>
李恪微微扬起下巴,神色从容地说道:“先生之意,无非是想利用此次朝廷赈灾遇困之事,推动人口迁入封地。”</p>
“一方面,缓解受灾地区的人口压力,为灾民寻得安身之所。”</p>
“另一方面,也能为我的封地增添人力,促进封地的发展与繁荣。只是,此事实施起来恐非易事,要知道人口就是生产力,小王怕父皇不一定会同意这个计划。”</p>
在李恪叙述他的见解时,袁天罡频频颔首,用十分赞赏的眼神看着李恪。</p>
只是在听到最后一句话时,原本已经消散的怒气,犹如死灰复燃一般,再次在心中熊熊燃烧起来。</p>
袁天罡那张帅气的大叔脸上,一脸的怒容,怒其不争的说道。</p>
“殿下,袁某越发的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事情,让你就连国家大事都不关注。”</p>
“这可不是什么小事,这是我以后的依仗”</p>
一想到传国玉玺这个东西,李恪下意识小声嘀咕了一句。</p>
“什么?殿下,您刚刚说什么?”</p>
</p>
“啊?本王是说先生教训得是,小王在想,灾民们历经灾荒,心中多有不安与恐惧,再者北地在他们眼中,一直都是苦寒之地,还有袭边、打草谷,要让他们心甘情愿地迁入封地,并非易事。先生可有计策教我?”</p>
李恪机智的反应过来,不仅及时将话题拉回到迁入人口计划上,也成功地掩盖了自己方才关于传国玉玺的失言。</p>
“唉以后莫要再因那些无关紧要之事而分心,殿下想必现在还不知道如今长安的已经关中的情况吧?"</p>
袁天罡轻轻的叹了口气,幽怨的看了一眼李恪。</p>
李恪被这一眼看的有些不自在,但还是实事求是的摇了摇头。</p>
袁天罡微微苦笑的摇了摇头,这才神色凝重地说道。</p>
“今天关中发生的干旱,相比较去年,相对较小一些,但也波及了十几州百姓。”</p>
“只是,按照朝廷今年的底蕴,只要按部就班的赈灾,自然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然而,太子和魏王为了压倒对方,也为了避免别人说借鉴了殿下的救灾方法。”</p>
于是,另辟蹊径,让每县每镇每村统计人口,按人口分发口粮,却未曾料到此举引发了诸多问题。</p>
一方面,统计过程中出现了诸多误差与舞弊现象,导致口粮分配不均,百姓怨声载道。</p>
另一方面,这种方式过于僵化,未能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灾情的严重程度以及百姓的实际需求差异。</p>
结果,不仅未能有效地解决赈灾问题,反而使得局势更加混乱。</p>
如今长安与关中地区,灾情持续恶化,灾民数量不断增加,而朝廷的存粮却日益紧张。</p>
原本已经分配给大军出征的粮草,也不得发放给灾民,以避免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救灾产生的不良后果,进一步扩大。</p>
而如今十几万大军已经开拔到了边境,人吃马嚼,所需要的粮草数量巨大。</p>
这才是李世民到处筹措粮草的原因所在。</p>
并且,袁天罡所说的这些消息,都是一些流传于表面上的消息。</p>
实际上的情况,比起他所说的还要严峻得多。</p>
要知道商人逐利,在这灾情之下,不少商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使得原本就艰难的局面更加雪上加霜。</p>
灾民们为了生存,不得不花费高价购买粮食,许多家庭因此陷入绝境。</p>
太子李承乾以及魏王李泰,又不像李恪那样会想着调节市场,打压粮食价格。</p>
古代的社会阶级排名为“士农工商”。</p>
像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这样的上位者,最看不起的就是商贾。</p>
采取的措施往往都是非常的强势和简单粗暴。要么直接下令打压商人,没收囤积的粮食。</p>
要么对商人课以重税,逼迫他们吐出囤积的粮食。</p>
但这样的做法,往往会引起商人们的强烈抵触,导致他们暗中勾结,更加变本加厉地哄抬物价。</p>
这也是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崩盘的主要原因。</p>
喜欢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请大家收藏:()大唐:穿越李恪,配角怎么当皇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