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谋划易中海(2/2)

“我们一会儿分头行动,我去老易家里探探他的口风,你则去刘海中那边儿,说明一下情况。

他们家的那个又是哭又是闹的,完全败坏人的心情,我不想见她,再说影响也不好。

你去了就说我们已经尽力了,但是海洋的工作没有做通,然后不要多停留,说了就回免得海洋会误会什么。

唉,效果不理想那也没办法,只能怪他把海洋给得罪的太狠,完全就是咎由自取。”

“嗯,我明白了。忙完手里这点儿事儿我就过去。”

三大妈是满口答应了下来。

王海洋回了家,不知道闫家接下来做的事儿,他也不想理会这些,一切都由闫埠贵去操作就行。

回到家里停好车,饭菜已经一道道的被摆上了桌。他赶忙洗了洗手,就准备着大快朵颐了。

“说了些什么不得了的事儿,用了这么长的时间?你再不回来啊我就让人去喊你了。”

秦淮茹端着最后一道菜和主食来到了饭桌前,看到了王海洋后说道。

“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没什么好说的。还是先填饱肚子最重要,今天骑着车子走了太多的地方了,我的体能消耗的太大,可是真的饿了。”

秦淮茹把菜放到了桌子上,然后看着王海洋饿极了饿样子,不由得对他调侃到:

“饿了那就快点儿吃吧,多吃点,晚上你要忙的事儿还多着呢!”

“什么意思?我怎么听不懂呢?”

这话把王海洋说的有点儿不明所以,还想着晚上应该没啥事儿了呀,最多就是刘光天和秦铁回来和他交差,其它的也没啥了。

有些呆愣的王海洋,接过秦淮茹递过来的碗筷,看着她脸上那揶揄的模样,哪里还不明白。人也是立时就反应了过来,顿时整个人就有些无语。

这秦淮茹以前本就作风大胆,现在被王海洋彻底开发了之后,面对他的时候,行事作风更是泼辣狂野,甚至可以说是有些肆无忌惮。

秦淮茹不知道她的这一句调侃,已经成功的激起了,王海洋那该死的胜负欲。

他心里不禁恨恨的想到,让我晚上忙起来那还不好说,你妹妹不行不是还有你这个后备军嘛,你就等着我的临幸吧!

人都到齐了,二人就停止了这样的人聊天,开始围着餐桌吃起饭来。

王海洋没有食不言寝不语的习惯,所以吃饭的时候气氛是很和谐的。

边吃着饭他还向秦淮茹问道:

“小铁出去到现在还没有回来吗?”

“没呢!我一直在家里也没有看到他,这孩子做事会做事,到了饭点也得回来吃饭啊!”

“哦,还没回来啊,那肯定是事情忙把时间给耽误了。不要紧的都这么大的人了,他又和刘光天在一起,我也给了钱他们俩,饿不着他的。”

“嗯,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我也是见他第一次出去,稍微有点儿不放心罢了。”

“没事儿的,不过你还是给他们留点儿饭,吃没吃的都预备一些。”

“哥,我刚才已经给他留了,他回来了就可以吃。”

三人正聊着,刘光天和秦铁就推开门进来了,两人是一脸的疲惫像,可眼神里却有掩饰不住的兴奋。

“哎,我这刚还在和你姐说,你们怎么还没有回来,你们就回来了,看来人还是得念叨。”

“回来的正好,我去给你们把留着的饭菜给端出来,你们先去把手脸洗一下,然后出来吃饭。”

王海洋秦京茹夫妇脸带笑意的对着二人说道。

二人听话的转身去收拾着自己,而王海洋则去柜子里拿了一瓶酒出来,准备和二人喝一点。

“要喝啊?那我再去给你们弄点下酒菜。”

秦淮茹见王海洋拿出了酒,不用人说就主动的去准备下酒菜了。

不得不说这王海洋是真有福气,身边的女人那都是有眼力劲儿的,全力的满足着他的所有需求。

二人洗完了出来,王海洋已经把酒打开,分别给他们都倒上了。秦京茹拿出了碗筷和饭菜,秦淮茹也已经端出了花生米和一个凉拌海蜇皮,这都是家里常备着的,所以做的很快。

“姐夫,要喝酒啊?”

秦铁看着这个架势问了一句。

“今天是你们第一天开工,看你们的样子,应该是有好消息的。既然高兴嘛那就喝点。

你们先吃点儿菜垫垫肚子,然后我们再边喝边说。”

“哥你可真厉害,我们还什么都没说呢,你就能够猜的出来,还真是有好消息。

那我们就先吃点,再和你细说,还别说这跑了一白天,我们可是真的饿了。”

说到这里,刘光天的眼神里顿时就有了光,那是掩饰不住的兴奋感。

听完王海洋的吩咐,二人坐下来就开始狼吞虎咽了起来,一看就是真的饿的够呛。

吃喝了一会儿,二人差不多时间放慢了动作,然后端起酒杯就和王海洋喝了起来。

刘光天要会表达一些,只听得他说道:

“哥,今天啊我和小铁不光是完成了你的任务,还可以说是超额的完成。”

王海洋喝了杯中的酒,一下子就来了兴趣,这二人的能力一般,他原本想着三天能做好这个事儿就不错了。

可听刘光天话里的意思,是这一天做完了不说,还能有别的收获,那些个事儿就有意思了。

忙替他们把酒倒满后,开口问道:

“怎么个意思?难不成你们俩这是还有一点奇遇?那我可得好好的听听了。”

刘光天不带犹豫的,立刻就开始说了起来:

“呵呵,哥你还真说对了,不过不是奇遇,是运气还不错,不打无准备之仗罢了。

这做事儿啊我信奉你之前说过的,天上不会掉馅饼,就算掉下来了砸到人那也会受伤!这点儿我可牢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