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周朝(2/2)

殷氏还是陈家妇,需要带着孩子们回村子奔丧。</p>

殷氏想让两个儿子走科举,孝道大过天,在孝道上就不能想到让抓着把柄。</p>

因此她跟孩子们对外称家中人口多,正好大姑子在城里有宅子,让她们母子帮着守房子。</p>

她每个月都会带孩子们去陈家集走一遭。</p>

陈父缠绵病榻五年,听到这个好消息,太过激动一口气没上来,带着无限遗憾走了。</p>

陈盼儿解释后,殷氏让陈盼儿等一等,随后吩咐女儿儿子收拾两身衣服回陈家。</p>

路上殷氏又问陈盼儿:“有没有去大营子沟告知你大姑姑夫?”</p>

岳父母亡故,出嫁女和女婿通常是需要去奔丧,不过也得看人,一些人家的公婆太厉害,会找各种理由不让儿子儿媳去给亲家披麻戴孝。</p>

若是路途较远的也没法去奔丧。</p>

陈盼儿摇头:“奶和大伯、我爹娘都没提,不知道。”</p>

殷氏便没再多问。</p>

陈家人不去通知,将来也就没脸把不孝的名声往大姑子夫妻身上安。</p>

里正收到县衙下发的告示后,挨个村的通知。</p>

免掉三年赋税,不仅仅对所有没有功名的百姓而言都是好消息,对土里刨食的农民更是天大的好消息。</p>

大亓朝建朝初期税赋很低,开国帝王驾崩新皇登基,税赋一代比一代高。</p>

对于在温饱线上苦苦挣扎的农民,征收的税尤为苛刻。</p>

除了人口赋还有沉重的田赋和畜赋。</p>

人口赋从最早的小儿七岁至十四岁收口钱,十四岁以上征收算赋。</p>

到现在的三岁小儿便开始征收口钱,七岁征收算赋,直至六十岁为止。</p>

许多贫困百姓生了女儿不愿意缴纳人口税,便把女儿溺死掐死。</p>

这条法令出来,至少能挽救许多女孩儿的生命。</p>

免收三年赋税,更是令人振奋。</p>

周诚也非常高兴,谁当皇帝他无所谓,他在朝廷里有靠山就够了。</p>

天下太平,百姓不缺吃喝,就能做生意挣大钱了。</p>

“这三年咱们可得多种粮食,多养猪,争取把欠大郎的债都还了,再把家里茅草屋推了盖成青砖大瓦房。”</p>

“对对对,来年肯定是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咱们可得抓紧机会挣钱屯粮。”</p>

“咱们听大郎的,大郎让咱们怎么做就怎么做。”</p>

“是这个理儿,若非大郎,咱们这会儿在哪逃难都不知道。”</p>

村民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兴奋地探讨着未来三年如何发家致富。</p>

以往不敢多养家畜,一方面是没有多余的粮食,另一方面就是朝廷按照牲畜大小收畜赋。</p>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