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泉城明珠——趵突泉(2/2)
每一个游览过趵突泉的人,哪怕是一次,也会对趵突泉,留下最美最深刻的印象。</p>
趵突泉,北临泺源堂,西傍观澜亭,东架来鹤桥,南有碑刻长廊围合,几经变化,形成长方形泉池,东西长30米,南北宽18米,深22米。泉水从地下石灰岩溶洞中喷涌而出,水温一年四季恒定在18c左右,同时泉水涌量较大,泉位组团集中,每天涌出7万立方米泉水,泉水有三个出水口,最大喷涌量为162万立方米/天。正是这三股日夜喷涌的泉水,造就了趵突泉为72名泉之首。</p>
</p>
漱玉泉位于趵突泉公园内李清照纪念堂的南面方向,也属于趵突泉泉群,其设计者从《世说新语?排调》中的“漱石枕流”提炼出了“漱玉”的叫法。</p>
漱玉泉的泉池长48米,宽31米,深2米,东、西、北面饰石雕栏杆,池北内壁嵌有“漱玉泉”石刻,为济南当代书画家关友声于1956年书写。</p>
同时,漱玉泉与李清照有着很大的渊源,李清照有一部诗集叫《漱玉集》,而李清照的故居也被称为“漱玉堂”。</p>
柳絮泉,位于趵突泉公园内漱玉泉的西侧、李清照纪念堂的南面。作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它在《名泉碑》和《七十二泉记》中均有记载。</p>
柳絮泉的池壁使用大理石砌成,四周饰以汉白玉石雕栏杆,而池东栏杆中间则镌刻着“柳絮泉”三个字。《历城县志》中记载:“柳絮泉,在今县泉东南角,泉沫纷繁,如絮飞舞。”柳絮泉四周垂柳多株,一年四季,泉水常流,常年“泉沫纷繁,如柳絮飞舞”,因此得名“柳絮泉”。</p>
金线泉,位于趵突泉公园的东北方向,两边分别是鱼展馆和尚志堂。</p>
北宋临淄人王辟之于1094年写过一本《渑水燕谈录[渑:iǎn]》,其中记载了:“齐州城西张意谏议园亭有金线泉,广袤丈余。泉乱发其下,在注城濠[háo]中,澄清见底。池心南北有金线一道隐起水面,以油滴一隅,则线纹远去,或以杖乱之,则线辙不见。水止如故,天阴亦不见……”。</p>
泉池是长方形的,由于泉水流动时有一条飘动的水线波纹,在阳光的照射之下,形似闪闪发光的金线浮于水面上,因此得名“金线泉”。[</p>
湛露泉,位于趵突泉公园南门内假山北侧、白雪楼前,东连石湾泉,金代的《名泉碑》和明代的《七十二名泉诗》均有记载。</p>
在金、明两代,湛露泉都曾被列为七十二名泉之一。因其泉水清湛、甘香味美而得名。</p>
明代诗人晏璧在《济南七十二泉诗》中咏湛露泉诗云:“泉如湛露味甘香,入如三焦齿颊凉。通乐古园饶爽气,厌厌夜饮醉无妨。”</p>
湛露泉的泉池为自然石砌,长、宽各约4米,池深约15米。泉名刻在假山北侧的石壁上。[</p>
趵突泉公园内的白雪楼,始建于明代,原为明代着名文学家李攀龙修建的藏书处,旧时“济南十六景”之一的“鲍山白雪”指的便是这座白雪楼。</p>
清朝以来,此楼虽历经多次修整,但是到解放前夕仍然濒临倒塌,在解放之后,后人为了纪念他、收藏其书,于1996年在趵突泉畔重新建楼,仍名为“白雪楼”,即如今的新白雪楼。</p>
此楼的建筑面积约为400平方米,位于趵突泉公园的东南方,为带戏台式二层仿古建筑,戏台就设在该楼的北侧,现为节假日期间趵突泉公园内的曲艺表演场所,同时相邻有湛露泉、酒泉、石湾泉等。</p>
万竹园,始建于元代,因园内有竹林而得名,其位于趵突泉公园的西部,总占地面积约为平方米,是一座综合南方庭院、北京王府以及济南四合院等多种风格的古式庭院,整体的建筑结构趋于小型化。</p>
万竹园的东园于20世纪80年代改为李苦禅纪念馆,展览李苦禅的相关作品。</p>
万竹园的西园有很多院落,从南向北依次为杏院、海棠院、万竹堂、爱荷亭、木瓜院,与万竹园相同,均以园林植物命名。万竹园内有3套院落、13个庭院、186间房屋以及“5桥4亭1花园”。</p>
同时,万竹园内的雕刻颇为丰富,主要集中在墙壁、石栏、门楣以及园林家具等处,建筑的柱梁基本保持了朴素的风格,而枋上也采用了彩绘的形式。雕刻手法多样,其中石雕、木雕、砖雕三种雕刻形式被称为万竹园建筑上的“三绝”。</p>
明代隆庆年间,为内阁大学士、历城人殷士儋[dān]所有,改称“通乐园”,又名“川上精舍”。</p>
清康熙年间,济南诗人王苹典屋居于其间,取名“二十四泉草堂”。民国初期,被北洋军阀、山东督军张怀芝占为私家花园。万竹园后于1986年被评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于1993年被收入《中国传统民居建筑集》。</p>
父母二人,听到女儿林海鸥对趵突泉的讲解,父母感觉到了趵突泉不愧是泉城之魂,同时也感到了女儿对济南的熟知和对趵突泉的熟知。</p>
喜欢城是济南城湖是大明湖请大家收藏:()城是济南城湖是大明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