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您可真行(1/2)
食堂的日子还是一如既往地过着。</p>
头一件大事仍然是蒸馒头。</p>
从1962年起,虽然大多数人的主食还是玉米面,但轧钢厂食堂的菜单没变过,始终坚持做馒头。</p>
变化在于,以前上午用七袋面粉,现在增加到了十二袋。</p>
这背后的原因,是轧钢厂调整了工作制度。</p>
除了机修工和少数几个连续班的钳工,</p>
生产一线的车间都效仿钢铁厂和纺织厂,实行三班倒。因此,轧钢厂空出了大量职位,员工总数已接近七千人。还好是三班制,只需提供中晚餐,不然一个食堂根本应付不过来这么多人吃饭。尽管这样,食堂还是增设了一个卖菜窗口,并增派了不少人手。</p>
而食堂每天最头疼的事,就是蒸馒头。</p>
虽然有了和面机,省力不少,但员工数量摆在那儿,基本上每天上午得用掉十二袋面粉,下午还得用上八袋。</p>
蒸馒头这活儿,何雨柱偶尔也会搭把手。</p>
有时候他也琢磨,要不要再弄一台馒头机。</p>
但每次念头一起,又立刻打消了。</p>
上次弄和面机引起的风波至今仍在影响,</p>
馒头机就算了,别再节外生枝。</p>
一个背景干净、小学没毕业的厨师,懂点中医,还能说是因为跟着不知名的中医老先生学的。</p>
画画得好,可以说是业余爱好,天生有才。</p>
木匠活也行,可以说是因为闲着无聊学的。</p>
要是懂科技,那就太过离谱了。</p>
如今这种形势,一旦露馅,很容易被视为隐藏的敌特,连问都不问,直接给“花生米”处理了。</p>
最关键的是,都已经1965年了,还是低调做个小透明最好。</p>
上班之后,</p>
何雨柱厨房转一圈,办公室翻翻账本,看看报纸,悠闲的一天就这么过去了。</p>
食堂四点下班的传统没变。</p>
但因为新增了中班五点的晚饭,所以每天提前做好饭菜后,会安排两个人加班到六点左右。</p>
没有额外补贴,就管顿晚饭。</p>
于莉这位厨房班长非常尽职,几乎每天加班,另一个加班的要么是刘岚,要么是秦淮茹。</p>
下班以后,</p>
何雨柱没有去钓鱼,娄晓娥和两个孩子在玩,他自己骑车绕着工业市场的街道转了一圈。那时候,每人每月只有八两肉的定量。</p>
布料,每人一年就15尺,刚好够做一套衣服。</p>
过年时每人固定半斤花生,二两瓜子。</p>
蔬菜粮食的价格基本没怎么变,但像火柴、烟酒这类需要票证的日用品,偶尔不用票也能买到。最大的变化,体现在人们的穿着上。</p>
几年前满大街都是工作服、军装、灰衣灰裤,少数中山装,女人们也都留着短发或扎着辫子。</p>
现在,大街上色彩斑斓。</p>
多了穿花裙子、短裙的年轻女子,有的还烫了波浪头,十分时尚。</p>
穿着旗袍、踩着高跟鞋的女性也不少见。</p>
香水、胭脂、口红、画眉渐渐流行起来。</p>
穿绸缎、穿西装的人越来越多。</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