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崇祯元年(2/2)

“耗时持久?”</p>

“朕曾多次听田畹提起过,山东境内修有通往各府的水泥路。不仅路面平整,而且在雨天也可畅通无阻,极大提高了出行的速度。这样的水泥路为何就不能推行全国呢?”朱由检有些疑惑不解。</p>

</p>

“先帝在位时,为了重修三大殿,连将士的军饷都挪用了,又有什么财力可以支撑那般开销呢?”曹化淳一脸凝重的看向朱由检,说出了自己的见解。</p>

“挪用军饷?那为何山东六府的水泥路就能修建呢?”朱由检喃喃自语道。</p>

许久后,朱由检才吩咐曹化淳,山东的锦衣卫暂时不用调回来了,全力调查刘卓任职登莱、山东期间的作为。</p>

自从李常在从辽东返回济南后,刘卓便将繁忙的商事一股脑推给了李常在。然后与招揽的一批工匠泡在了一起,开始研究报纸的刊印,接着是蒸汽机、照身帖(身份证的制作)、货币(银元与纸币的制作)等。</p>

当然,照身帖与货币的制作是违法的,只能偷偷的实验。</p>

其实,邸报就相当于古代的报纸,是官方信息传播的媒介。中国最早的报纸起源于唐朝的邸报,但是邸报这个称呼是从宋朝时期开始的。</p>

到了明朝时期,邸报的发展极为迅猛,邸报的发行机构是通政司以及六科给事中。由于当时的读书人、文武官员群体的众多,这些人迫切需要通过邸报来了解国家的军国大事。</p>

随着活字印刷术的发展,在明末时期也开始用在了邸报上。</p>

报纸对于这个封建社会的影响是极大的。</p>

首先,基于朱元璋立国之初设立的制度,许多百姓一辈子都很难走出所在的县城,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与手段都是十分有限。</p>

报纸是人民获取信息的新途径,极大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开阔了人们的视野。</p>

其次,报纸可以传播各种思想,主导社会舆论,是开启民智的钥匙。</p>

再则,报纸的售卖若是畅销,也是可以创造不菲收益。</p>

刘卓当然知道报社的创立会惊动朝廷,甚至还可能会引起崇祯皇帝关注。但是,就大明目前的情况来说,应该鲜有人可以预见到报社与报纸的作用。</p>

因为刘卓对报纸目前的定位就是只是全国各省各府的风俗特产、以及刊登各种民间八卦奇闻,不涉及官场上任何事情。</p>

尽管报社的想法得到了手下不少幕僚的认可,但什么时候开设还得看山东巡抚王从义的动作。</p>

作为文科生的刘卓,对于蒸汽机了解的并不多。但是,刘卓清楚记得工业革命的标志就是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改良后的瓦特蒸汽机热效率成倍提升,广泛用于冶炼、纺织、机器制造,使得英国的纺织产量提升数倍。</p>

接着,美国的富尔顿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艘蒸汽机船。然后,蒸汽机车、蒸汽火车、蒸汽轮船陆续被发明。</p>

经过长达数月的回忆,刘卓终于将历史教材、以及影视剧中见识过的瓦特蒸汽机画了出来。虽然画得十分粗糙,但一众工匠在刘卓的讲解下大致也能够理解。</p>

除了新招揽的一批工匠,刘卓还将原火器、器械所的工匠调来研制蒸汽机。</p>

为了调动众人的积极性,刘卓动用了数十万两的白银为众人提供保障与支援。</p>

凡是参与蒸汽机的研发者赏银十两,凡是对蒸汽机的研制有贡献的赏银三十两,凡是对蒸汽机的研制有巨大贡献者赏银百两。倘若一年之内研制成功,个个赏银百两。</p>

刚开始的时候,刘卓以为有了自己提供的草图,会很快的将蒸汽机研制出来。</p>

但是,当工匠们按照图纸的比例打造出蒸汽机时,不是锅炉与机器时常发生爆炸,便是运行效率达不到刘卓的要求。而且,还造成了十多人伤亡。</p>

虽然研制过程不顺利,但众人并没有因此而退缩。每当实验的时候,除了加炭的工匠,其他人则是离远些观察。</p>

经过长达数月的摸索与实验后,研究蒸汽机的工匠内部产生了分歧。</p>

一部分工匠认为是因为草图中所提供的机器零件大小、比例有误,从而导致的运行效率不达标;另一部分工匠认为,就现有技术条件而言,是无法制造出这般精密的机械,需要经历一个从大到小,由粗糙到精密的过程。</p>

当两种意见汇报到刘卓这里的时候,刘卓一时间也无法决断,遂令两组人分开研制。</p>

至于照身帖与银元的研制就简单的多了,研制出来后,刘卓便将制作的工匠全部迁到青岛居住,算是变相的看管。</p>

照身帖是为统一以后的百姓而制作的身份证,便于管理各省、各府百姓。银元则是为了便于在国内推行纸币、减少金银流通、降低损耗而特意制作的货币。</p>

喜欢明末:大周太祖请大家收藏:()明末:大周太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