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三月下扬州(3)(1/2)

“公子,出事了。”戴世昌气喘吁吁地返回了客栈,额头的汗珠如雨滴一般落下,一脸焦急的说道。</p>

“出事?出生什么事了?”看着满头大汗的戴世昌,刘卓随手拿来洗脸架上的松江棉帕递给了他,疑惑道。</p>

“王成、黄大中、金辰等人在牙行挑选‘瘦马’的时候与扬州城中的盐商子弟起了冲突,差一点就动起了手。”</p>

“我在离开的时候,对方的手下已经派人通知县衙的人了,估计很快就会有官差赶过去。我们初到扬州,人生地不熟的,与那些盐商产生冲突,吃亏必定是王成他们。”接过棉帕的戴世昌一边擦汗,一边心急如焚的说道。</p>

同是男人,刘卓很清楚手下这些人的想法,为了拉拢手下的弟兄,刘卓提前预支了一笔银子给众人。尽管刘卓内心对这种合法的人口买卖感到厌恶,但又无法改变如今的局面。</p>

扬州瘦马可以分为三个等级,一等级别的瘦马甚至可以卖到一千五百两银子以上。</p>

但是,市面上买一个丫鬟所花费的银两也不过才十多两银子,一个五口之家一年的花费也才二十两。由此可见,扬州瘦马就不是一般的普通百姓能够买得起的。</p>

穿过一条又一条的街道,刘卓与苏若莹在戴世昌的带领下来到了牙行。此时,江都县衙的官差也到了牙行中。</p>

“都利索点,把你们随身携带的腰牌/路引都拿出来,官爷要核对你们身份。”一中年衙役高声说道。</p>

“王成,先忍下了,配合他们查验身份。等侯爷赶来之后,我们再与他们计较。”楚知白低声劝说道。</p>

“让他们核验,看他们能猖狂到几时。”王成冷哼一声,一脸不屑道。</p>

前世社会,百姓人人都有身份证。而在古代,古人也是有身份证的,只不过每个时期的叫法不一。</p>

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发明了照身帖。</p>

隋唐时期,官员的身份证就是“鱼符”。唐朝的鱼符为铜制,分左右两部分。新官上任时持左半部分与地方官员勘验,然后,再进行交割。</p>

此外,唐朝的鱼符兼具了虎符的功能,可以用于调动军;也是出入宫城、城门的通行证。</p>

而且,鱼符的材质除了铜制以外,还有玉、金、银制,不同身份的人携带不同的鱼符,不可以僭越。</p>

六品以下的低级官员使用铜制鱼符;五品以上官员佩戴银制鱼符;三品以上配金制鱼符;宫廷高级官员使用玉符。</p>

到了北宋时期,鱼符、龟符发展成为了腰牌。</p>

到了明朝以后,则出现了牙牌。牙牌是由象牙制成,是一种身份证明、出入皇宫的通行证。</p>

与唐朝的鱼符相比,牙牌只是作为京官出入宫门的凭证,地方官没有佩戴的权利。牙牌常挂在腰间,所以也称“腰牌”。</p>

后来,随着照身帖的普及,一些富户也开始持腰牌。</p>

其实,不给平民百姓制作照身帖的原因也很简单。主要在于中国古代的经济是以小农经济为主,基本上都能自给自足,所以百姓一辈子都没有离开所在的县城机会,也不需要这个。</p>

况且,就算离开也有路引制,路引就是身份的证明。</p>

“济南?大老远的从济南跑到扬州做什么?”查验完路引与腰牌的中年官差冷冷道,丝毫没有将几人放在眼里。</p>

“上面写得清清楚楚?自己不会看?”王成毫不客气的说道,满脸不服气的样子。</p>

“小子,我劝你最好配合点。否则,爷一个不高兴就能把你锁拿入狱,进了大牢可就有你受的。”中年官差面无表情地警告道。</p>

王成本欲张口理论,却被牙行的掌柜给劝了下来。</p>

对于牙行、牙婆而言,谁给的银子多,瘦马就归谁所有,至于其他的都是扯淡。但是,有些时候总有些人不守规矩。</p>

尽管这几个彪形大汉看着不像是有钱的主,但当其拿出一张张的银票时,众人都被惊到了,就连那位盐商子弟汪公子的脸色也不禁有些狰狞。</p>

随后,双方就因口角起了争执,僵在了现场,谁也不肯让步。</p>

“虎爷,您消消气,本来就没什么大事。不过是两人为了争个女人产生了些口角,犯不着把人关起来。您今天若是在我这拿人,我这以后得生意还做不做了。”牙行掌柜满脸笑容,边说便从怀中掏出了一张银票,劝其不要插手。</p>

“好,今日就给李掌柜一个面子。不过,生意归生意,千万不要动手。”虎爷叮嘱了一番后,便打算带人离去。</p>

没有人愿意与银子过不去,即便是县衙的老爷们与汪家的家主关系不错。</p>

“虎爷,你可不能就这么走了啊。”见状,汪姓青年立马张口挽留。</p>

“汪公子,没银子就不要逞能了。尽早回去,别给你爹惹事。”虎爷随口应付了一声,就带着官差离开了牙行。</p>

这位汪公子是扬州盐商的后代,祖籍徽州休宁,在家中排行老三。如今二十有六,已经娶了六、七房妾室。由于日常的开销太大,便被长房嫡子限制了花销。</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