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东昌与兖州府的情况(1/2)

“大人,我们不用派人跟着吗?”身旁的百户王武看着走远的队伍,开口询问。</p>

“要不我派你跟着如何?”崔应元扭头看着。</p>

“这,我这两条腿也追不上啊。”王武面露为难之色。</p>

“你还知道你是两条腿,你数数他们多少条腿?一人三马,是军中骑兵的配置。你眼瞎,看不到吗?我就纳闷你是怎么混到锦衣卫百户的?”崔应元望着身旁的锦衣卫,叱责道。</p>

“回大人,属下袭父职锦衣卫百户。”王武恭敬的回复道。</p>

“回城。”崔应元无奈道。</p>

从济南城至东昌府的聊城大概也就两百多里,速度快一些的话,基本上也就一日的路程。</p>

进入东昌府后,刘卓一行才放慢了速度。两眼望去,入目之内全部都是播种月余、破土许久的麦苗。</p>

见此情景,刘卓心情大好。</p>

随即下马步行,呼吸清新的气息,感受大自然的伟力。</p>

两日后,刘卓来到了聊城,聊城也是运河沿线的城市。但是相对来说,临清州的发展要好过聊城不少。</p>

在聊城没有发现李常在的踪影后,刘卓向北而行,绕了个远,依次经过博平、清平、高唐、夏津、恩县、武城。绕了大半个东昌府后,刘卓才抵达了临清。</p>

“公子,你怎么亲自到临清来了?”李常在见到刘卓到来后,满脸震惊。</p>

“我只是路过,看你们这边进展的如何?选择临清设厂,很合适。周边几个县都是种植棉花,运河运粮食,什么都不缺。你的眼光依旧毒辣,派你来这是来对了。”刘卓笑着夸赞道。</p>

“自从被您再次调来山东,我就一直跟在您身边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懂了。”李常在笑言道。</p>

“奉承的话就算了,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虽然是我遣你们前来建厂,但你们也不能仗势欺人。我们经商要与人为善,和和气气才可以长久。不然,那就是自己坑了自己。”刘卓叮嘱道。</p>

临清可是个好地方,每年运过的粮食数目巨大,并且还有不少的特产,必须得插一手。先建厂,以后再遣商队的人手过来。</p>

“公子放心,我们行事绝对不会那般嚣张狂妄。至于困难,倒也没有遇到什么。毕竟厂子也有知府衙门参与,还有抚台衙门的背景,没人敢不长眼撞上来。”李常在耐心的向刘卓汇报。</p>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山东百姓淳朴爽快,踏实肯干,少有偷奸耍滑之人。一张招工通知发出去,随即就是数百近千人前来应聘。</p>

“跟来的那批人有没有使绊子?或者暗中使坏的?”刘卓继续询问。魏忠贤已经出手一次,不知道会不会通过其他手段来骚扰或者制造麻烦。</p>

“有您在背后撑腰,任谁过来都是给自己找不自在。”李常在略一思考,便笑着回复。</p>

“好。这边步入正轨后,尽快返回济南。如今的济南才是商行的中心,到时此地安排副手接替就可以了。”刘卓叮嘱道。</p>

“属下明白。”李常在正色道。</p>

刘卓前往东昌府、兖州府二府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实地查看各地的粮食情况,为日后全国的大面积干旱提早准备。</p>

古代储存粮食的技术是很先进的。有记载,隋唐时期的粮食储存技术,粟能保存九年,米能保存五年;潮湿之地,粟能保存五年,米能保存三年。</p>

至于晒干的稻谷、大豆、芝麻等作物,储存得当,存储期限基本上都在五年乃至十年以上。</p>

如今,番薯这个耐旱作物提早登场,应付随后的干旱,刘卓就更有把握了。此外,若是粮食的缺口太大,直接到南方三省、越南、南洋等地购买粮草也是可行的。</p>

刘卓十分自信可以撑过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但是骨头太软,李自成攻破北京后,便降了大顺李自成。后来李自成兵败,顺治入关。当时的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又向清顺治帝递上了降表,妥妥的三姓衍圣公。</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