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巧玲坚决不去学校了(1/2)
学生的小食物是五花八门的,有的是炒熟了豌豆,有的是几只小菱角,有的是小甜瓜,有的是小饼干,最不济也得有几个饭团子,或是用一个小瓶子装点炒面。</p>
当然炒面也很有讲究的,有的炒面是大麦炒熟以后磨成的,就比较一般;有的炒面是小麦炒熟以后磨的面,那就很细腻了;最好的炒面要数用糯米炒熟后磨成面,荆州人叫做仙米子面( “仙米子”它是与“阴米子”相对的一种不同的做法)。</p>
一般仙米子面食用是加猪油、红糖,再用热水冲调成糊糊了吃。可是学生在学校就没有家里的那个条件,就只能把瓶子打开,倒一点在手心,再往嘴里喂。就是在这一开、一倒、一喂的过程中,那个香味的影响力是传播特别快的。如果是在教室里的话,就可以弥漫整个教室,如果是在树荫下或是球台边,那就引得大家扭头寻找这香味的来源、方向,并在心里仔细辨别这种香味的小食物属于什么东西。</p>
虽然那个时候物质条件差,但是农村家庭会用夏秋收获到的粮食,千方百计地把它们做成可口的食物的,除非家里人口多,家里的主要妇女不会制作,那就另当别论了。</p>
能成为交换分享食物的同学,那也是有些讲究的。比如同是男生,喜欢打乒乓球,或者喜欢打篮球,或者喜欢看小说,再比如同是女生,喜欢跳绳,或是喜欢唱歌,或是喜欢在一起互相扎辫子,只要有相同的喜好,就可以在一起分享小食物,再做他们或她们喜欢的事情。</p>
也有男女生相好的,一般是同一个村子、或是亲友关系的,因此这种在学校生成的原始的关系,要比一个家庭的弟兄姐妹都还要记忆深刻,都还要影响长远。</p>
吃过饭了,带班的李老师就来到关和的课桌边,对关和说:“朱关和,你们朱家铺的朱巧玲,好像没来呀?”</p>
关和说:“我今天上学的时候去约她,她说她家里有事不能来了,要我给您带个话、请个假呐。”</p>
“那她明天会来吗?”李老师问。</p>
“这个我可不知道,我回去问问她吧。”关和回答。</p>
放学回家,关和就把李老师问她为什么没有上学的事,告诉了巧玲。</p>
巧玲说:“你怎么替我说的呢?”</p>
“我说你家里有事,要我帮着向老师请个假。”关和说。</p>
“那李老师不是还要指望我哪天去吗?你为什么不直接跟老师说,就说我不去了。”</p>
“我想那样说,是不是太让老师难受了。”</p>
“这有什么难受的呢?你想我们开始的两个班,现在一个班的人数都不到了,那些老师不天天处在难受中吗?我看他们一个个都还好好的嘛。”巧玲好像总结似的说。</p>
“那李老师问你几时去?我怎么替你回答?”关和问。</p>
“你就说,我不愿意上学了,因为天天开门办事,帮人家生产队收稻谷、捡棉花,没有意思。你就直接说。”巧玲语气很决断。</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