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七章 请皇太子回京(2/2)
真若如此,朱慈烺进京就不是接取大位,而是起兵造反,谋夺皇权,那可是大逆不道之举,那是人人得而诛之的。</p>
真是这样的话,那就是黄泥巴掉在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这些话一出,其它如吏部尚书郑三俊、兵部尚书黄道周、刑部尚书孟兆祥和左都御史施邦以及都督吴襄等人也都是纷纷点头附和。</p>
这些人有的是两朝,甚至是三朝老臣,像是这样宫廷大变的事情,纵然就算是没有亲身经历过,但总是听说过的。而很多时候,所谓的忠臣与叛臣不过就是一字之差而已。</p>
做为臣子,也没有什么绝对意义上的忠臣,不过就是看他们投靠之人最终是不是可以获取胜利而已。</p>
历史都是被胜利者所书写的嘛。</p>
成王败寇,自古以来,不外如是。</p>
电文之事涉及到他们的未来,甚至是子子孙孙是不是还有荣华富贵可享,此时再怎么谨慎都是没有错的。</p>
坐在首位的朱慈烺,眼看着众人都配合着方一藻点头,便知道,他现在是急也没用。</p>
这些可都是他的臣子,还是很忠心于自己的,还指着他成为了皇帝之后,这些人可以派上大用场,帮自己稳定大局呢?</p>
若是这些人都反对,他却一意孤行的要去做,那只会伤了大家的心,这就是亲者痛、仇者快。</p>
“嗯,急于求成往往而不得成,那依着众位爱卿之意,我们接下来当之如何?”朱慈烺选择了听取大多数人的意见,选择了从善如流。</p>
听到朱慈烺退让了,方一藻等人不由自主的就松了一口气,他们还真的担心太子殿下会因为心急而无视他们的建议,若是这样的话,他们也只能跟随之。只是这样一来,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p>
“太子殿下,老臣认为,我们完全可以缓缓图之,把一切的准备工作做好,然后寻到合适的机会一点点派兵接近京师,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出兵的事情。比如说,我们可以在山东行省制造一点动静出来,弄一些山匪在那里出没,如此一来,我们派大军前往围剿也是就是顺理成章之事,而等机会合适的时候,我们便可以以一招直捣黄龙,以迅雷之势出现在京师之中。”</p>
方一藻侃侃而谈,说到底,他行的就是三十六计中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举。</p>
要说这样做,的确不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对于成大事的可能性提升了不少。但缺点不是没有,比如说,这样的方式虽然稳妥,但过程太过漫长了。</p>
如果在执行的过程之中,一旦京师的局势有变,那就有些吃屎赶不上热乎的可能。</p>
方一藻说完,其它重臣听后先是一阵的思索,然后又是纷纷的点头,显然他们暂时还想不到比这更好的办法。</p>
至于说在场之人,为何没有人想过去通知炎王殿下,那是因为他们知道,此事若是被朱常武所知的话,怕是他就会直接领兵进入京师,如此一来,那是什么样的事情都有可能会发生的。</p>
想必,崇祯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才应该只通知了朱慈烺,而没有通知朱常武。</p>
别说,这些臣子还真猜对了,这件事情崇祯就真的没有通知朱常武知晓。</p>
在崇祯看来,自己的太子想要顺利继位,那是非要依靠自己不可,所以他必须要照顾到自己的安全。</p>
反之,若是换成了朱常武,他的眼中只有大明百姓的安危,如果事情紧急,那是随时都可能会牺牲自己。如此,通知了朱常武,只会将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这可非是崇祯所愿。</p>
东宫的大殿之上,方一藻说完了自己的办法之后,其它众臣无人反对,朱慈烺思考一番之后,也决定就按着这个计划来。</p>
慢则慢矣,但胜在更为安全。</p>
在朱慈烺的心中,自己没有夺得大位之前,父皇是绝对不能出什么意外和差池的,不然只会徒增麻烦与困难。</p>
接下来的时间,大家便聚在一起商议着如何完善着计划之事,然后怎么做才能不引人注意的把军队放置在京师之旁,必要的时候,一声令下,可成大事。</p>
喜欢大明杀神请大家收藏:()大明杀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