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祸事离间(1/1)
转眼又是一年,嬿婉再次有孕,先前本就生下一个皇子,如今再度有孕,皇帝高兴极了,赏赐了大臣,又赦免了罪犯,为令妃腹中胎儿积福。 又念在她为自己生育多个儿女的份上,晋升位分,为令贵妃,愉妃也因为永琪在前朝得力,被封为贵妃,是为愉贵妃。 这本是天下太平的好事,然而,草原之上,风云变幻,又变得不太平起来。 准噶尔的首领,也就是恒娖公主的夫君被乱臣斩杀,部落大乱。消息传到朝廷,举朝震动,太后也不得不过问。 当年,皇帝刚刚登基,根基不稳,太后忍痛割爱,下嫁爱女,稳固了准噶尔的局势,然后现在额驸被杀害,准噶尔随时可能叛变,太后自然担心女儿安危,恒娖公主也写了家书,请皇兄平乱。 然而,恒娖公主的家书才到宫中,准噶尔便传来消息,达瓦齐按照蒙古习俗,要求迎娶长公主为正妻。 一言激起千层浪,不过如此。 爱新觉罗氏乃是满族,以前在草原生活时,弟娶兄嫂在他们看来,是很正常的事情,哪怕在刚入关的时候,这样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但如今大清已经入关百年,接受了孔孟之道的教化,已经明白了礼义廉耻,不再乱伦,有违天理。可准噶尔是蒙古部族,一直习以为常,提出这个要求也是寻常,毕竟他得了首领之位,部落的一切自然都是他的。 这样棘手的事情,朝廷大臣分为两派,争吵不休,一派主战,一派主和,皇帝为此很是头疼。若是打起来遭殃的还是百姓,而且今年河道决堤,灾祸频发,朝廷的银子都拿去赈灾了。但要是同意再嫁,皇帝难过自己心中这道坎,更不愿对太后不孝。 太后自然心急如焚,几次求见皇帝,皇帝都拒绝了,实在是不知道怎么面对太后。如此一来,太后只能将主意打到如懿身上去。 “如懿,如今你也为人母,应该知道哀家心中所想,为了江山社稷,哀家可以忍痛,但那是乱臣贼子,哀家怎么能让自己的女儿嫁给那样的人。” 如懿明白太后叫自己来的意思,心中也有了主意,或许这便是离间母子情分的好时候。皇帝身为天子,站在山巅,就该是孤家寡人。 “太后所言,儿臣都明白。只是朝堂之上争吵不休,皇上也是为难。” “哀家自然知道他的难处,可他也要体谅哀家的难处。他是大清的皇帝,也是恒娖的哥哥,难道就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妹妹嫁给杀夫仇人。这几日,哀家要见他,他都推脱,哀家知道,他是不敢见哀家。” 太后为此忧心不已,已经几夜没有睡好了,恒媞公主陪在身边,也是十分担忧,若是姐姐再嫁,那该如何是好。 “皇上有皇上的难处,是不想让皇额娘伤心。儿臣听说,今年各地都有水患,朝廷的银子都拿去赈灾了,要是掀起战事,国库无力,而且儿臣也好几日不曾见过皇上了,听李玉说,皇上一直将自己锁在养心殿里。” 听到此话,恒媞公主似乎是想到了什么。 “皇嫂,恒媞知道您是有本事的,这么多年来,您治理后宫,上下敬服,朝堂内外都颇有贤名,皇兄他推脱不见皇额娘,但要是皇嫂去,皇兄是一定会见的。 当年金川战事,皇嫂提出义捐,将所的钱财都投入战事当中,如今也可如此,公主府的家财自然也可全数拿出,只要凑齐了军费,皇兄总不好推脱了。 皇嫂您宅心仁厚,皇兄又素来愿意听您的话,恒媞拜托您了。” 恒媞公主虽然大多时候都是十分娴静的,但关键时刻,总能想到点子上,如懿自然也考虑过了,国事艰难,要一体同心才是。 只要这事一过,太后与皇帝之间还有什么母子情分可言,这样一来,太后也能彻底站在自己这边,来日真有什么不测,也好早做准备。 “恒媞妹妹说的什么话,皇额娘对我多加照拂,我自当尽力而为。而且皇额娘是关心则乱,当初科尔沁部求娶公主时,皇额娘以退为进,如今同样适用。” 此话一出,太后自然明白,她确实是关心则乱了。 后面连着几日,太后亲自出手,绝口不提再嫁之事,而是去了圆明园,请京城中王妃命妇一同赏园,借此发动募捐,又将自己大半家底掏出,只为了女儿的平安。 而如懿则是将宫中嫔妃自己的旧首饰发卖,又节省了能节省的地方,还让阿玛和几个亲近的大臣上了一道奏折,其中言明再嫁之事的种种弊端,同时自发捐出家财,愿平定准噶尔。 如懿的哥哥自发请命,不平定准噶尔永不归朝。 乌拉那拉氏一族一直十分低调,一直以来,都是默默支持着皇帝,这次跳出来也完全是为了皇帝着想,就连傅恒都主张平叛,皇帝心思自然动摇。 真正让他下定决心的是太后,先是让李玉递上一本账册,上面是所有募捐所得,皇帝动容,主动去拜见太后,太后知道爱女改嫁之事,又连日操劳,直接病倒了。 床榻之上,说到爱女改嫁,泪眼婆娑,但是为了江山社稷,愿意忍痛割爱,看到太后如此,皇帝满怀愧疚,于心不忍,不愿做这不孝之事。 再加上如懿宽慰,说起古时的故事,皇帝自然明白她是什么意思,终于下定决心平叛,发布了讨贼檄文。 准噶尔与寒部联合起来,战事胶着了几个月,清军大胜,不负众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