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事(2024.5.30)(2/2)
定义是原物的一小部分。太长的句子,太复杂的句子,太晦涩的句子,储存的信息都很少,且难用。</p>
较深的理智就是感性。</p>
我突然明白,抄得多并不是得到的多,看得多也并不是得到的多。只有理解了,才有抄下来的必要,否则,不懂还是不懂。不熟知或者无法通过笔记熟知的部分,就不要记笔记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更好一些。也可以节约一些精力。</p>
我再举一个例子,想说明什么呢?想说明无论一个算法有多聪明,都要记得适可而止。它面对的是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机器。它要注意人是有边界的,有极限的,推荐东西的时候要注意这个约束。</p>
比如音乐,一个人一天能听多少音乐?100首顶天了。寻找契合度啊,磨练成爱听的也要好久。而世界上的音乐是一个人穷尽一生也听不完的。弄清这一点,就不要穷奢极欲了,足够用也就行了。别推过多,也别找太多。本来听音乐是放松,结果现在成了负担。</p>
这是反向思维,一个复古的,怀旧的,清爽的应用,未必不受欢迎。当然,更多的是,这不是普适设计,而是特化即个性化设计。</p>
其实走过了这么多,感觉自己也不再那样愤青了。一切事物都是收敛的,不收敛只存在于理论之中。所以,既然收敛,长时间如此的事物不管对不对,至少是处在一个稳态的边缘。就像谁谁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希望不要出什么乱子才好”。是啊,只有不出乱子的世界,才有机会酝酿出什么,动荡不安的话,再聪明再对又如何,上一秒想出,下一秒却被各种原因破坏。</p>
所以,还是比较喜欢现在的。</p>
不要迷信,我们接触到的任何东西都不够充分能让我们一直相信下去。</p>
在求索和学习阶段,假大空的高大上是一点用都没没有的,如果沉迷于这个,结果就是,你再也没办法接收真的东西了。</p>
是有边界,但是这个边界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安慰,实际上我们达不到这个边界,它并不影响我们生活。</p>
别想太多了,去玩吧。</p>
一边说食堂的饭不健康一边大嚼零食的人,我该怎么形容。他说的话可信么?</p>
那个虽然,虽然领悟不到,但我还是会去学一学的。</p>
喜欢梁寒郡的日记书请大家收藏:(20)梁寒郡的日记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