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涡河对峙(1/1)
三万大军逼近宋州,潘美自然不敢怠慢,统领者可是赵匡胤! 赵点检打仗有多厉害,潘美是领教过的,另外,曹彬、石守信也不是善茬儿。 谁又能想到,曾经同殿为臣,曾经同袍之谊,如今却要刀兵相见了。 中原腹地,本就无险可守,若不是涡河阻拦,赵匡胤三万大军定然会直扑宋州,潘美聪明的地方就在于,他没有据城防守,而是将手下四万八千人一分为二,三万人防守宋州,自己亲自带一万八千人前往柘城,另外,虞城、鹿邑、杞县、宁陵等地团练乡兵合计五万人,也都调遣到柘城西南的朱回镇,在涡河东岸摆开阵势。 事实上,在兵力或战斗力差不多的情况下,柘城-太康战场对于防守方很不利,大平原的地形下,对方可以左右开弓,随便找个突破口。 潘美之所以冒险在涡河沿岸阻挡赵匡胤,就是为了增加战略纵深,一旦自己真顶不住,也能为回防宋州争取更多的时间。 然而,赵匡胤这边心理压力也不小。虽然兵力达到三万,可自己统领的殿前军数量只有五千左右,其余都是在许州、临颍、召陵等招募的,每每想到这里,赵匡胤都恨不得抽自己嘴巴子。 “汴梁之乱”发生前,他预计自己很快就能“黄袍加身”,然后回到汴梁做皇帝,所以出城的时候仅仅带了一万五千禁军!并且,在汴梁混战的时候,又损失了不少。 进入许州之后清点,包括石守信、王审琦等人率领的精锐部队,以及外地投奔自己的将领统兵,真正能打的也就五万人。 当然,这是相对而言,因为后周四支最精锐的队伍(龙捷、虎捷、控鹤、铁骑)一共才十二万,他手下的多为龙捷军、虎捷军,已经占到了殿前军总兵力的将近一半。 这说明,赵匡胤在后周军事系统当中的号召力,那是相当强的。 定安元年,二月三日,涡河东岸。 潘美在行军营帐中焦躁地踱步,思考着下一步的对策,同时也忧虑,恐怕赵匡胤深夜偷袭。 一阵急匆匆地脚步传来,潘美抬头,见控鹤指挥使崔彦进快步走进来。 “统帅,抓到一个细作!” 紧接着,军士们推推搡搡,推进一个人来。 潘美看了一眼来人,身上穿的是自己熟悉的禁军服装,内心感叹一下,让人给他松绑。 “姓甚名谁?” “回禀大帅,俺叫张二狗,不是细作,是来送信的!” 潘美、崔彦进对视一眼,心中明白几分,定然是赵匡胤派人送来的招降信。 “信在何处?” 张二狗赶紧撕开衣服,从里面拿出来一封信,一看之下,并非是赵匡胤的名义所写,而是曹彬。 其实,谁的名义都一样。 潘美有些忐忑,接过信仔细读起来,内容与自己预计的差不多—— “公乃大义之人,吾非作乱之辈,纵观天下局势,若无强主岂能平定乱世?” “周主孱弱,外戚干政,众将士出生入死,心中不忿者甚多。” “李重进、张永德、李筠、韩通之辈,窃取国器,逼死先主,此乃万恶不赦之罪!” “赵点检军中威望甚高,乃是众望所盼之人!” “昔日,公与彬同袍浴血,战高平、征契丹、讨江南,如今,何故为奸臣贼子效力?” …… 一封标准的招降信,先是戴高帽,然后威逼利诱,再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后拉关系,总之一句话,投降了吧! 潘美看完,脸色铁青,他把信交给崔彦进,自己缓步走到张二狗跟前。 “你所属军部是哪一个?” “回禀大帅,俺是虎捷军三部的。” “禁军兄弟,赵点检一共带了多少人?” “这个,俺不知道啊!真不知道。” 潘美一皱眉,问道:“准备何时渡河?” “统帅饶命啊,这个,俺也不知道?” 潘美不再问了,这个张二狗,看着有些憨傻一样,实则精明的一逼,对岸敢派他前来送信,肯定是精打细算的结果。 “好吧,张兄弟,你快回去,告诉赵点检、曹都监,信中所言我会好好考虑——明日——明日午时之前,一定派人答复!” 潘美特意将“明日”二字加重音,生怕张二狗听不清楚,又重新说了一遍“明日午时”。 接着,命人拿来一些钱财,赏赐给张二狗。 送走来人,崔彦进把手中信揉成一团,扔进火炉,忿忿说道:“赵匡胤还真是大言不惭!” 潘美可不这么想,他苦笑道:“赵匡胤是真有这个实力,若不抱定必死决心,宋州一线定然失守。” 崔彦进一拱手,坚定说道:“统帅毋忧,末将亲率控鹤一部,夜间偷营!” 潘美看了他一眼,眼神中闪过一丝可惜的意味,摇摇头说:“崔指挥,这么做太冒风险了。” “统帅,战机稍纵即逝!” “再等等吧……” 崔彦进还想说什么,见潘美万分决绝,只好暂时退去。 等到崔彦进离去,营帐后面,帘幕一挑,走出来一个人,神情肃穆。 “仲询(潘美的字),这下你相信了吧?” 来人名叫王侁(shēn),字秘权,时任京东南路兵马都监,他虽然默默无闻,他父亲却不同一般,正是东京开封府的府尹、端明殿学士、当朝左丞王朴! “秘权,依计行事吧!” 话说,张二狗快速渡过涡河,回到西岸大营,将口信传递回去。 赵匡胤、石守信、田重进、曹彬等人得到口信之后,也在紧张地商议。 田重进:“点检大人,事不宜迟,准备渡河吧!” 潘美既然说“明日中午”答复,至少说明,他没有主动进攻的打算,趁夜色出击,胜算更大。 赵匡胤没有否定,也没有肯定,他看向曹彬,问道:“国华(曹彬的字),你有何计划?” 以字相称,赵匡胤仍然保持很低的姿态,他不愿意把“军中兄弟”的好名声浪费了,之所以征求曹彬的意见,也不是因为多尊重,而是曹彬最了解潘美。 “潘仲询心思缜密、性情坚毅,绝不是好商量的,加上涡河阻拦,依末将看,还是等到明日中午,再做计较。” 田重进不以为然,说到:“曹都监,你是不是太小题大做了?一道涡河,莫非比长江还凶险?怕他作甚!” 曹彬为人谦和、宽厚仁爱,很少与他人争执,只是淡然说道:“田将军,末将就局势所言而已。” 然而,田重进、石守信最讨厌这种不温不火的脾气,转而向赵匡胤请战。 “二位将军莫急,我也与仲询共事多年,他念同袍之谊,我也不愿妄动刀兵,先等等吧。诸位,各自回去,好生安抚部下。” 见赵匡胤这么说,手下将领也只好退出去。 然而,很快一个人就去而复返,正是田重进! “点检大人,如何?” 赵匡胤冷峻地看了看对岸,潘美阵营,星火点点,熟悉的大周行军布阵,让他感到一阵痛心。 “依计行事!” 田重进一喜:“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