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李安的幻想告别‘Le—be—wohl—’(1/2)
李安绕过朴东健走到大门前,将参赛证交由工作人员审核。</p>
前场的掌声浪潮夹杂着舞台上的高温一波又一波的向后台入口袭来,仿佛感受到了舞台的召唤,他深呼一口,再次向舞台上的钢琴望去。caso</p>
随着高金瀚从舞台左侧出口下场,整个音乐厅渐渐安静了下来,偶尔还有一声窸窣或压低声的咳嗽。</p>
观众们等待着下一位选手的出场。</p>
就在这时,“。</p>
告别</p>
告别动机三音程就这么出现了,如同一根羽毛从天空落到了琴弦下,微弱的音波在空气中荡起一圈圈涟漪。</p>
观众们仿佛听见了,又仿佛什么都没有听见。</p>
这声音近在咫尺,又远在天涯。</p>
太美妙了,x老板像是看见旅人远远笑着在向他挥手。</p>
和x老板一样,袁小鱼也被这个无法用言语描述的告别动机带进了音乐当中,而她看见了流动的音乐。</p>
李安也看到了,他露出一个浅浅微笑。</p>
镜子里的人一定是这种口气在向他道别,这声‘le—be—wohl—’他已经酝酿了一整个中午。</p>
他幻想了无数种声音,此刻他确定,这就是他要的声音。</p>
评委席刘恒璐惊讶于李安指下的音色,完全不同于演奏暴风雨的松散,凝实的弱奏,有雪一样的柔顺。</p>
依然感情充沛,开门见山诉离别,像是一个即将远行之人留下的最后挚言。</p>
只是一个动机,李安惊艳了全场。</p>
</p>
从降e大调到c小调,属于他的告别基调已然建立,乐观之下,藏不住淡淡的愁绪。</p>
愁从何来,键盘上的十根手指继续书写着。</p>
接着一个附点节奏打破时间的平衡,接着又是连续三组带着扭曲感的附点,直到正式进入了副部主题。</p>
连续的八分音符在李安指下轻松划出,围绕着副调主音降b上下波动,像是课堂上下的清脆响铃。</p>
李安脑海中的画面定格在了四教室,下指更加柔和。</p>
白天的时光忙碌而充实,只是到了夜晚,浓浓的思乡情绪就会萦上心头。</p>
好在疲劳的生活让夜变得短暂,音乐进入的处理呈不同看法。</p>
但无论褒贬,都没有人可以否定,相比二轮的暴风雨,这名066号选手今天所演奏的告别结构异常清晰,纹理间可见正统德奥钢琴学院派的影子。</p>
这里值得指出的是,该乐章是贝多芬在奏鸣曲创作上的革新。</p>
首先在和声上,在58-60小节出现了一连串的曾三分解和弦,这在贝多芬晚期作品中都是不常见的。</p>
其次,贝多芬在这一乐章摒弃了主题和副主题的在性格上强烈清晰的对,带之以主题界限间的模糊化,这些都反映了贝多芬晚期创作特征的演变,已经带有了一丝浪漫主义奏鸣曲的特点。</p>
奥拓在大师课上一而再再而三的和李安强调这一点,也或许是林幽幽把一句话反复重复了很多遍。</p>
“不能让两个主题呈对立的状态出现在音乐里。”</p>
总之在的处理上,他不但通过奥拓的讲解找到了结构划分途径,更是在后面的练习中去极力发掘两个主体间可以产生的联系。</p>
而这种联系一定离不开‘le—be—wohl—’,整部作品的动机。</p>
直到今天中午,他从镜子里的人影口中听到了这句无声告别。</p>
这给了他一个极大的提示,不禁让他联想到自己从睁眼看到八万那一刻,没有哪一个瞬间不是在告别,在向那个曾经的自己告别。</p>
没有任何办法,他只能向那个曾经的自己告别。</p>
思乡的夜总是短暂的。</p>
-</p>
呼吸间,李安的目光渐渐迷离,随着的结束,他顿了顿手台指落。</p>
音乐进入了,充满感情的行板,标题缺席。</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