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七章 浮桥(2/2)
当时孙坚已经回了江东,淮西一应事都归吴景决断。</p>
而梅成没靠山,又觉得吴景是自己的顶头上司,所以就将这个亏给忍了下来。</p>
但梅成能忍,梅乾却将之视为奇耻大辱。</p>
那个时候,他就将吴景这些人给恨上了。</p>
他本来就是山里人,对于孙氏也没有多少认同感,现在又受辱于吴景,自然想要报复这些傲慢的孙家人。</p>
但你说梅乾真的就只有这一个原因吗?</p>
那肯定不是的,因为从功利角度上来说,他非常庆幸自己能从孙氏阵营跳入泰山军这一方。</p>
梅乾在吴景的幕府中不是没收获的,至少通过往来的机要文书,他对天下局势是非常清楚的。</p>
现在明眼人都知道泰山军一定能得天下的。</p>
这在泰山军彻底击败雄踞中原的袁绍时,就已经没人怀疑了。</p>
人的决断其实都来自于历史,历史上发生过什么类似的,人们就会倾向于现在也会有差不多的结果。</p>
而历史是什么呢?</p>
那就是小二百年前的光武皇帝在势力如泰山军一般的时候,人家都已经称帝了。而什么益州、陇西之地,都不过是癣疥小敌。</p>
如中原核心区的百姓们,那时候都已经认为乱世结束了。</p>
这就是历史。</p>
所以此时在梅乾的认知中,此刻泰山军就是当年的光武皇帝,大局都已定了。</p>
而能在这个最后关头,跳上泰山军,那无论是对于梅氏宗族还是他梅乾自己,那都是最好的选择。</p>
当然,梅乾也明白,天下战事已到了尾声,像他这样降俘出身的,如果没有殊勋,其实也就是混个平淡。</p>
但梅乾偏偏还就有这个立下殊勋的机会。</p>
他很明白为什么有那么多降将在,徐晃独用,而是非用自己。</p>
不就是因为他梅乾熟悉淮西的军情,了解寿春的虚实?</p>
所以梅乾也将淮西之战当成自己捞取军功,仕途上升的最佳路径。</p>
为此,在徐晃驻扎在八公山的当夜,梅乾就亲自写信给南面的梅成,说服他尽起宗族部曲,北上寿春,以为内应。</p>
是的,里应外合,这就是梅乾给徐晃的建议,也是他们梅氏一族入泰山军的投名状。</p>
而徐晃答应了。</p>
但在梅成等人来之前,徐晃还是得靠自己。</p>
正如王上总说的那句话:</p>
“靠山靠海都不如靠自己。”</p>
……</p>
徐晃攻打寿春的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
农民是不聪明,但也没傻到以自己拿锄头的手去拼人家老卒的。</p>
于是,城头上又一次沉默了。</p>
这些江东、淮南的精英们此刻不得不接受一个现实,那就是他们真的无能为力。</p>
或者更残酷一点的说法是,听天由命。</p>
也许是压得难受,吴景自己倒是说了一句话:</p>
“诸君也不用过于惊慌,那河心洲上的守备是当年主公麾下的精锐武士,此前一直布置在外线,当可以阻敌军浮桥。”</p>
果然,吴景这边话音刚落,前方战场上就有了变化。</p>
只听河心洲上鼓声四起,惊起无数鸥鹭。</p>
在密集的鼓点中,一轮轮箭矢从河心洲射出,向着正搭建浮桥的民夫们覆盖射击。</p>
看着远方黑压压的人群成片在倒,吴景旁边的孙权再忍不住了。</p>
他一拍城垛,大喊一声:</p>
“杀,给我好好杀这群贼寇。”</p>
而吴景此刻也不管自家外甥的行止有失体统了,同样申请激动的喊道:</p>
“就是这样打。”</p>
说着,吴景不解气,还要让城头上也擂鼓助威。</p>
兵是派不了的,但鼓气却还是没问题的。</p>
于是,在吴景的命令下,寿春城头鼓声大作,将这片淮南地震得浮躁。</p>
也许是回应这股浮躁,对面的泰山军也开始了回击。</p>
大量的泰山军弓弩手沿着支流北岸向着南岸抛射箭矢,甚至一些胆子大的,直接跑到了刚刚修建的浮桥段,就站在浮桥上与对面狙射。</p>
双方箭矢往来,无时不刻都有人在倒地。</p>
这是最勇敢者的游戏,只有那些被命运所钟的人才能活下来。</p>
可命运也靠实力。</p>
负责狙射河心洲的泰山军全部来自高敖的部下,都是老泰山军了。</p>
这些人手持长弓,连发重箭,在短时间内就杀得对面丧失了还手的能力。</p>
于是,城头上吴景等人目光所及,河心洲上的江东兵已经放弃了对射,开始撤到了射程外。</p>
但这些人不愧是孙家精锐,即便受创,但依旧坚持守在河心洲上的壁垒,毫不退缩。</p>
此刻,没有了江东兵的袭扰,任峻这边建桥也越来越快。</p>
很快,当最后一快木板架上去,甚至还没钉下钉子,就有一武士以步槊为撑杆,如同猿猴一样跃上了河心洲。</p>
此人刚站定,就举起手中步槊,大喊:</p>
“我宋宪,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p>
喜欢犁汉请大家收藏:()犁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