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正大光明秘密立储(1/2)
上九:涣其血,去逖出,无咎。</p>
鲜血从身体里涣散而出,这表示非常危险了。我们远离危险,无咎。</p>
从皇太极、顺治、康熙到雍正,清朝前四任接班人的登基之路都极为凶险。尤其是雍正帝,从九子夺嫡的险峻局面中杀出一条血路,惊险万分地登基为帝。为避免再度出现晚年诸皇子互相倾轧的局面,他决定采取措施使皇位继承制度化。</p>
公元1723年8月,雍正登基元年,便宣布实施秘密立储法。</p>
清朝的秘密立储,是指皇帝不公开指定继承人,却将写有继承人名字的传位诏书制作一式两份。一份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面,另一份则藏于内府。待皇帝驾崩后,由宣诏大臣共同从匾额后取下传位诏书拆开,当众宣布确立新君。内府所藏诏书则以备核对。</p>
这个主意一举多得,堪称绝妙。首先由皇帝全权决定储君人选,打破了嫡长子继承制的约束,强化了皇权。其次,册立了皇太子,多少可免去众皇子争夺皇位、自相残杀的后顾之忧。经》,却万万不可能同时偷换两份传位诏书。</p>
能否保密的问题在于,就算只有皇帝知道答案,他未必能做到守口如瓶。就算他能做到守口如瓶,有心人总能发现蛛丝马迹。比如乾隆帝退位之前,和珅就提前得知了接班人是嘉庆帝。</p>
秘密立储还存在第二个问题:因为要保密,继承人在上任之前,几乎没有培训期和见习期。</p>
嫡长子继承制要求提前公布皇太子人选,并置太子东宫。这么做的好处是,给了太子一个考察期和实习期,帮助他积累治政经验,以便将来更好的接班。</p>
同时,若皇帝发现太子确实无法胜任这项工作,也能及时调整人选。</p>
这是秘密立储制不能具备的。</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