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杨家将后裔苗疆土司(1/2)
六二:丰其蔀,日中见斗,往得疑疾。有孚发若,吉。</p>
蔀,是棚架顶上用来遮蔽阳光的草席。</p>
大部分的光明被遮盖了,正午时分能看到天上的北斗星,此时已是黑暗之极。这种情况下,我们做什么都会受到猜疑。这时候,我们要发自内心的诚信守德。</p>
明军收复平壤后,继续南进,兵锋直指汉城。在汉城郊区的一座小山丘上,明军三千辽东骑兵遭遇日军第六军团主力以及第三、第九军团共计三万六千人。</p>
在明军副总兵查大受指挥下,三千铁骑打出了三万人的气势。他们与十二倍于自己的日军激战一昼夜,斩杀日将十五名之多。随着李如松率军支援,久攻不下的日军,无奈撤回汉城。</p>
有关此战胜负,双方各执一端,战损数据也至今存疑。</p>
据李如松战报,此战明军阵亡二百六十四人,斩获日军首级一百六十七人。双方白刃相接打了一天一夜,居然只死这么几个人,显然不太可靠。</p>
据朝鲜史载,中日双方各损失将士五、六千人。</p>
而被打得灰溜溜败退的日军统帅小早川隆景,则在战后向丰臣秀吉谎称打退十万明军铁骑。这个数字显然过于夸大其词,因为明军参战人数总共不到四万。</p>
无论胜负、战损如何,有一个事实非常明显:日军被吓破了胆。</p>
数量占据绝对优势的日军再也不敢与明军展开野战,只能固城自守。</p>
区区不到四万明军,竟然围困了十几万日军。李如松不知道该喜还是该忧。</p>
明军兵力有限,日本人只要龟缩不出,李大将军就只能围而不攻。明军的人数扛不住攻城的战损。</p>
双方对峙两个月后,李如松捕捉到了打破僵局的战机。</p>
他探知到日军粮库所在地后,下令查大受和李如梅率七百勇士发动深夜奇袭,一把火把数十万石粮草烧得干干净净。</p>
没米下锅了,日军只能被迫撤军。</p>
李如松以三万五千东征军,用四个月时间击退十五万日军,横扫朝鲜半岛,收复所有失地,因功加封为太子太保,中军都督府左都督。</p>
就在李如松率军在朝鲜浴血奋战的时候,公元1593年春,播州(今贵州遵义一带)土司杨应龙和明廷爆发了第一次激烈冲突。</p>
杨应龙居然是北宋杨家将的后裔。</p>
四川、贵州、重庆之间,山川险峻,广袤千里,苗民们世代居住此地。唐朝末年,这里的苗疆首领杨端受朝廷册封,名曰播州。北宋年间,杨延郎的四世孙杨贵迁被过继给播州,从此播州酋长便成了杨家将后裔,世代接受中国朝廷任命。</p>
所谓土司之名,来自元朝。元朝政府对归附的西南苗裔部落,皆授予其酋长宣慰司、宣抚司等官职,简称为土司。</p>
明朝建国后,先后在云南、贵州设立布政使司,并在布政使之下保留了土司制度。杨应龙是明万历年间的在任播州宣慰司使,即苗疆土司。</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