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北京北京天津卫(2/2)
辽国以北平为南京,而金、元两国都以北平为都城。在元朝,北平称大都。</p>
公元1368年,徐达攻克大都后,将城中部分居民迁往河南开封,毁去元朝宫殿,在其旧址上堆土成山,这就是现在北京城内的景山。经过徐达的改造,北平城成了一座偏向边防功能的北方要塞。</p>
不久,朱棣受封燕王,驻守北平,节制华北边防部队对抗蒙元。他从北平起兵发动靖难之役,此处堪称其龙兴之地。</p>
故公元1403年,礼部尚书李至刚上奏,应效仿当年明太祖对安徽凤阳的做法,将北平立为陪都。明成祖允其所奏,改北平府为顺天府,称为“行在”。同时迁发江南富户、山西商人和各地流民移民北平。翌年,下诏以南京皇宫为蓝本,兴建北平皇宫和城垣。北平的修建工程主要包括内城、皇城和紫禁城三层。</p>
若干年后,明成祖亲征蒙元时,开始在北平附近的昌平修建长陵。他将自己的陵墓修在北平,说明他已有意迁都。??他考虑迁都?北京,主要基于政治和军事两方面的原因。</p>
政治上,?北京是朱棣的龙兴之地。迁都北京,有助于削弱南京旧势力的影响,巩固他的统治基础。这是最主要的原因。</p>
军事上,北京?依山傍海,北靠?燕山,西依?太行,地理环境优越,能攻能守,完全可以依托?长城快速调动军队,抵御北方侵略。迁都北京,天子守国门,显示出了强大的军事自信和对抗外侮的坚强决心。</p>
明成祖花了六年时间,疏浚会通河,同时开凿淮安附近的清江浦,使大运河重新畅通。南北漕运被打通后,各地发往北平的货运成本降至极低。明成祖于是召集群臣,正式商议迁都北平事宜。</p>
兹事体大,也就皇帝敢提议。</p>
自古以来,华夏民族以中原为天下中心,视中原为文明的起源、民族的摇篮。中原汉人政权不是定都西安,就是建都洛阳,就连建都南京都被视为偏安一隅,什么时候在北平建过都?</p>
于是反对者甚众。</p>
反对理由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迁都会给财政造成巨大压力,一个是建都北京,将令北方防线向北京集中,从而破坏北方边防的均势。</p>
反对派的顾虑不是毫无道理。定都北京,确实使明朝面对北方少数民族侵袭时失去了战略纵深,这也是后来引起土木堡之变、袁崇焕之死的潜在原因。</p>
当然,也有不少赞成迁都的,他们的理由前面已经提到过,这里不再重复。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因此才能坚决迅速地组织北京保卫战。</p>
然而,老朱家的人脾气都一样。他们所谓的商议,从来不是商量能不能办,而是商量该怎么办。</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