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花花公子的鄂州保卫战(2/2)
贾似道表现出了令忽必烈惊叹的军事才干,他命令宋军沿城墙内壁建造木栅,于一夜之间形成夹城。在他的指挥下,各路援军纷纷援救鄂州。</p>
从局部来看,鄂州城暂时可暂保无恙,但从整体形势上看,南宋已危如累卵。</p>
其时,一支蒙古军绕道云南,经由柳州(今广西柳州)北上,进抵潭州(今湖南长沙)城下,另一支蒙古骑兵也威胁到江西一带的宋军防线。三路蒙军已对临安隐然形成合围之势。</p>
宋理宗不得不下诏令贾似道突围至黄州组织新的防线,以便更好地全盘指挥宋军抗元。</p>
鄂州攻防战打得极其惨烈,宋军死伤惨重,多名大将英勇殉国,而蒙古大军也不好过。因为战线拉得过长导致军粮缺乏,且塞北骑兵来到江南后水土不服,瘟疫横行,减员也十分严重。</p>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之时,忽必烈收到密信,获悉他的好弟弟阿里不哥正在谋夺蒙古汗位。</p>
忽必烈面临的局势,与当年完颜亮差相仿佛。</p>
恰在此时,贾似道遣使议和。</p>
据说他在获悉蒙哥已死、蒙古军无力再战的情况下,向蒙古人提出的议和条件是“愿割长江为界,且岁奉银、绢匹两各二十万。”而忽必烈为形势所迫,答应了他的求和,撤离鄂州,率军北返,史称鄂州和议。</p>
贾似道班师回朝,上表奏称宋军大捷,肃清江汉而解鄂州之围。</p>
宋理宗亲自到临安城外迎接,他盛赞贾似道奋不顾身,使南宋摆脱了亡国危机,加封其为少师,封爵卫国公。</p>
这里存在一个争议:贾似道究竟是否提出过划江而治等丧权辱国的条约呢?</p>
不好说。</p>
因为此后蒙古人并未要求南宋兑现,以后也从没在这件事上大做文章。况且,贾似道当时只是宋军前方主帅,应无权做出割地、赔款、称臣等承诺。因此,他就算主动提出议和,也不过是为促使忽必烈退兵的权宜之计。</p>
无论贾似道是一个怎样的人,他率军镇守鄂州,亲临第一线指挥战斗,这样的功绩是不容抹杀的。</p>
那么,在元军撤退之时,贾似道为什么不乘胜追击呢?</p>
当时元军未败,而宋军亦未大获全胜。宋军据坚城而守尚且如此艰难,难道有能力和蒙古人在野外搞骑兵冲锋吗?</p>
能守住鄂州就不错了,至于其他事,还是不要痴心妄想的好。</p>
贾似道如果并未作出卑躬屈膝的投降行为,为何却被后世史家抹黑呢?</p>
其中一个原因是,贾似道的名声太臭了。在大多数人心目中,这样的的奸臣只可能通敌卖国,绝不可能立功。</p>
第二个原因,可能跟他实施打算法和公田法有关。</p>
这两项改革措施,明显触动了官僚士绅们的既得利益,他们稍微抹黑一下奸臣权相,没有任何心理压力。</p>
那么,究竟什么是打算法和公田法呢?</p>
喜欢跟着姓名学国学请大家收藏:(20)跟着姓名学国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