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秦铭的体型(1/1)
当初设计者徐夫人考虑到的是适应于秦铭的体型,未预见秦铭会有送人用意。因此,秦铭不得不暂时收起了这套盔甲,不再提起。 学院已经完成建设,秦铭亲自为这所学院命名《和平学院》,门楣之上镶嵌了金字,庄严肃穆。剪彩当日,秦铭邀请嬴政前来助阵,嬴政不仅亲临现场,并且连整个城市的文武百官也都齐聚于此庆祝。最终闹得仿佛整个国政搬迁到了学院的新址上,这令嬴政颇感无奈。 创建完成后,秦铭还将他精心准备的教学教材给了燕丹。燕丹对机械技术的理解并不比班大师深厚,但却略知一二,再加上燕丹对墨家长久的深入理解。 于是,在浏览秦铭编写的内容后,燕丹惊讶莫名并急急询问,书中的每一句话是否确凿事实? 秦铭的回答无疑是肯定的,因为\"是真的!\" 尽管匆匆看过内容之后嬴政也难掩震撼,\"我们所在的大陆,实际上真的是个球吗?\" 面对秦铭严肃的说法,他说出了这个问题。 现在马哲伦尚未诞生,关于地球是个球体的认知在此刻自然还无人证明确实,所以这成了一个令人惊叹的事实。 无法掩饰自己的好奇,嬴政不禁问:\"那如果我们的土地是个球形的话,那么海洋中的水又怎么往下流呢?难道很快就要干涸?而如果我们站在这个球面中不会摔下去吗?无论谁站在那里都会头顶一片天、脚底一片地。\" 这个大地是球的概念显得过于玄奇和难以置信,即便是一个三个月大的幼童听完了这一番理论之后也很可能嗤之一笑,并不真正相信。 而长久以来人们脑海里形成的认知是,天空为圆,大地为平。如果有人告知秦铭所说的大地上有球面存在,他可能会认为是真实的,但是对于这个说法的合理性,他却无法理解——站在球体下方的人怎么会掉落下去?他们最终会坠落至哪里?还是说在地底下的人们是以倒转的方式立在那里? 见此情形,秦铭微笑以解疑惑,“举个最直观的例子,即便您未曾出海过,我想您也曾站在海边。有没有留意到某种现象呢?” 当远处有帆船行驶过来,最先映入眼帘的往往是桅杆,然后才是船身。“就像船只缓缓浮现似的。”赢政和燕丹彼此对视,听秦铭这么说,似乎也确实如此。 倘若地面 的话,那么看到由远驶来的船只,首先展现的是它的全貌,而不是先后看到部分细节。“如果土地表面是水平面,那从远处看见的应该是船的全部,而不是只有部分显露。”见他们露出了质疑的表情,秦铭淡淡一笑。 改变这一看法并非朝夕间的事,他也知道对方未必立刻信服他的论断。“我们之所以能够稳稳站立在这大地上不致跌倒,是由于大地的广大——大到使得我们错觉脚下的大地如平面一般平坦。”“实际上,如果把地面放大到十万乃至百万倍,人们就能感受到大地的弧度。随着视角扩大,其显着性也越发明显。”“我们之所以能在地面上稳如泰山般站立,归功于地球拥有巨大的引力。这种力道紧紧将人类吸引,使其无法逃逸于它的束缚。” “正是这样的引力制约着我们所能跳跃的最大高度,使我们必须依赖双脚来行动。” 正是因为这个巨大引力的原因,我们能够站在地面上且保持稳定。地球凭借着它的强大引力牢牢拉住了我们,使我们不能从这束缚中逃脱开去。正是这道“引力锁链”,限制了我们的跳跃程度,但却赋予了我们用双脚来走路行走的能力。 --- “我明白你们可能一时难以接受,但这几点案例能帮你理清一些概念。”“我们都深知,太阳是个圆形的物体,而月亮有时候显示的也是圆形形态,有时却又显现出弯曲。这是因为,当月亮受到地球上遮挡一部分光芒,就会呈现弯曲线形的模样。“同时,日全食与月全食的形态皆呈现圆形,这一点毋庸置疑,就像两面圆盘的其中一面被遮蔽,看不到对方散发出的光。”详细解说这些现象涉及的科学原理比较复杂,然而它们的基础确如这般。” 嬴政与燕丹听到此说,确实感到有些逻辑的合理之处。 秦铭继续阐述:“实而言之,要进行这样的证明也不困难。 夏季大抵是在大秦国南州之时,正午之际太阳光线垂直于地平线照射,将一口水井底照得明澈见底,毫无阴影的影象存在。插在地面之柱,也不显半分阴霾。“而除了这段时间,其他的时段想要达到这样的景象是不可能的。”而这一现象每年都以相同的方式发生于盛夏。 同样,在每个夏至节气时点,位于大秦之南区中心位置向南或北延伸的一个州份内,观察到的情况有所不同;即同一时期下南部之地的投影方向向北倾,北部地区的光影则指向南方。 再者,当光学玻璃制成后,我也发明了一种集光性质于一身的透镜——凸透镜。现今正精心研磨一台大型望远镜,借助此工具可观察并确认月亮实为圆形之像,尤其是在月食时的清晰投影中。 若同时在大秦南北两地观测星空,将会发现夜空中星辰所展示的图像差异,更甚的某些星座或星系在其中未被察觉。 而在某一天正午时节,太阳光照亮了井底,未留半点暗影;将竹竿竖起后,则也不会出现影子。 秦铭滔滔不绝,详述了七大事实与方法,以证明地球的圆形状: - 每到夏天,太阳正午都会垂直照耀至某地的正上方,且太阳光线能够穿过地面洞穴,不形成任何影子,只留下明光亮线。 - 向周围的一州北部或南部延伸,观察到太阳光线会在该方向投下长影或短影,显示出了地球的弯曲现象。 - 太阳和月球的日蚀和月蚀表现出环形轮廓,证明了它们自身是球体的存在,而被它们覆盖的现象也反映了球面投射规律。 - 利用自制的望远镜,秦铭观察到了月面如同圆盘一般,特别是月全食时,地影的呈现更加明显而准确。 - 在北方和南方同时观察夜空的星空时发现,在某些季节的特定时段,同一颗星的出现位置在北方和南方呈现出不同的景象;部分星辰似乎会在其中一个地区消失而在另一个地区显眼无比,显示出地球的旋转和倾斜带来的影响。 以上每一个细节不仅证实了地球并非平板状或扁球状,还展现了秦铭所拥有的科技文明对观察和理解宇宙现象有着前所未有的先进认识。随着这些科学事实的陈述,嬴政与燕丹被彻底 撼,心中涌现出对于秦铭所说世界真实性的坚定信仰和敬畏之情。最后,他们共同表示对这些科学原理的理解和接受,即使在内心深处仍存在一定的难以逾越的障碍,毕竟传统认知的革新从来不会轻而易举。 在经过一番深思与讨论后,秦铭和嬴政达成一致,认识到虽然面对这样的真理过程充满了阻力,但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路上,他们都将支持秦铭探索未来科学技术,以打破现有认知框架的壁垒,迎接新世界的到来。 因此,本王并非不信你,只是内心难以轻易信服这般奇迹。\" 秦铭如此说道。 \"丞相,想要证实确实并非繁复之任务。\" \"什么?\" \"环球航行!\" \"环球航行?!\" 嬴政思索片刻,问道: \"是你曾经提及要去美洲吗?” 云中君曾告诉过他,在海的那一头藏匿了神秘仙山,蜃楼的打造,实则是探寻仙山踪迹、寻求长生之宝。 直至秦铭告知世人不存在长生,此念头遂被摒弃。 然而打造蜃楼的工作却反增不减, 不为长生,只为开拓更远的土地,开辟疆域。 秦铭点头回应: \"可以说是在。不过我所谈的环球之旅不仅仅是穿越海洋,更包括探索各地, 回程至大秦。途中自然包含了美洲地区。” 燕丹当即惊呼跳起:“什么!!这怎么可能!!!” 秦铭环视众人,“何以不可能?” “ 我们处在一个球形的空间里;事实上,在整个世界上海洋占到了大约三分之七而大地占据了三分之一左右。 \"我们的世界广阔无比,只需对航向和技巧有精确掌握即可周行三匝,再次归还至大秦。 “了解这辽阔世界不仅是提升大秦之力量的关键, 还能为国家带来更多机遇,增加财富积累。 ”只要我们持续努力几十年的发展,我们就不再局限于自身边陲进行领土扩张;大秦的旗帜将在全球遍植!” 穴铭慷慨激扬,“到那时,大秦必能称霸为天下至极的帝国。 \"四面八方照耀大地,皆属于大秦疆土!” 后世历史,大清依旧位列大国,乾隆时期,其力量依然处于世界的顶峰。 然而,最终大清遭遇的外侮与殖民,一切均源于封闭与固步自封,在最关键的几世纪错失转型与崛起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