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助帝除宦——郑注(1/1)

郑注,本姓鱼,绛州翼城人,唐朝大臣。出身微贱,诡谲狡险,以医术游历江湖,得宠于襄阳节度使李愬,结交监军王守澄。进入京师,交结朝臣,出任昭义节度副使,权势熏灼。治愈唐文宗的风疾,深得圣眷,拜太仆卿、御史大夫,迁工部尚书、翰林侍讲学士,推荐仇士良为左军中尉,参与处死观军容使王守澄,出任凤翔节度使。联合宰相李训图谋消灭宦官势力,策划“甘露之变”,事败被杀。 郑注,本姓鱼,冒为郑,时号“鱼郑”,人称“水族”,出身贫寒,相貌丑陋,不能远视,任官以前,靠医术维生,飘荡于江湖。当时,襄阳节度使李愬患有痿病,郑注使用偏方,为李愬“煮黄金,服一刀圭”,李愬服用后,十分见效,因而厚遇之,署其为节度衙推。后李愬移镇徐州,郑注也随同前往,又任以职事,凡军政之事,李愬都与他参决,郑注因医术受到李愬的重用,故招致了一些人的非议,有人说他“专作威福”。 当时,宦官王守澄为徐州监军,闻知此事后也,怨恨郑注,便告诉李愬,欲除掉他。李愬极言郑注是奇才,天下难得,李愬即令郑注拜见监军。起初,王守澄还有些勉强,可是一与郑注交谈后,见他机辩,所说的符合自己的心意,于是马上把他请入内室,促膝交谈、相见恨晚。事宋申锡与御史中承宇文鼎,受密诏诛杀郑注,派京兆尹王璠掩捕其党,王璠泄密,被郑注和王守澄获悉。郑注令神策都虞侯豆卢着诬告宋申锡,阴谋拥立漳王李凑为皇帝,唐文宗情以为真,立刻命王守澄捕捉豆卢着。结果,宋申锡贬为开州司马,不久怀冤而死,参预者晏敬则等人有的被诛,有的流放,百余人皆遭迫害。自宋申锡获罪后,宦官势力更加猖獗,唐文宗悔恨不已。 当时,唐文宗嫉恶宦官专权,欲尽诛宦官,但此事难与将相明言,郑注深知唐文宗的心意,并屡见密计,还引荐李训相助。文宗以为郑注、李训皆经王守澄所引荐,与之会谋事,不至于引起宦官的怀疑,遂推心置腹,担心事密告于郑注。于是,外人也只知郑注与李训倚宦官擅作威福,不知其与上有密谋也。 郑注与李训密谋剪灭宦官,先是利用了宦官内部的派别及其矛盾,右神策中尉王守澄和左领军将军仇士良不和,郑注劝唐文宗命仇士良为左神策中尉,以分王守澄权力,又出谋以王守澄为左右神策观军容使,以虚名夺其实权,进行分化瓦解,然后分而治之,诛杀了大宦官韦元素、杨承和等,又设计酖杀了宦官头子王守澄。 为了将宦官一网打尽,郑注出任凤翔节度使,凤翔地近京师,京兆三辅之一,是一个军事要镇。郑注赴镇前,曾与李训约定:到藩镇后,即选拔数百名勇士,人人手持白梃,怀揣利斧,作为亲兵。李训与郑注约定,将王守澄在浐水附近下葬时,由李训奏令宦官中尉以下都去浐水送葬,郑注即奏请以亲兵护丧,届时命亲兵以斧砍杀宦官,使无遗类。 李训虽凭借郑注得幸,但忌妒郑注权势大过自己,决定自己铲除宦官,不让郑注抢功,然后再杀掉郑注。李训便于私党另定计谋,派亲信王行瑜、王璠各处其镇,募壮士为部曲,并去用金吾、台府吏卒提前动手,演出了唐代历史上有名的“甘露之变”。 李训失败后,仇士良命左右神策军洗除李训私党,控制了唐文宗和京城,在凤翔镇的郑注闻知李训已开始了行动,随即率五百名亲兵火速赶往京师援助。当郑注一行人马行至扶风县境时,听说李训已经失败,即返回凤翔。 仇士良等人派人携带文宗的密敕授予凤翔监军张仲清,命令他诛除郑注,张仲清疑惧不知所措,押牙李叔和劝张仲清说:“我以您的名义用好言好语召来郑注,然后设计退下他的亲兵,在坐席把他杀死,叛乱即刻就可平定!”张仲清同意,于是设下伏兵等待郑注。郑注依恃他的亲兵,因而也不怀疑,径直进入凤翔城来见张仲清,李叔和把郑注的亲兵引到门外予以款待,只有郑注和几个随从进入监军使院。郑注刚刚喝完茶,被李叔和抽刀斩首,随即关闭外门,全部诛杀郑注的亲兵。 于是,张仲清出示唐文宗的密敕,向将士宣布,接着杀死郑注的家眷,以及节度副使钱可复、节度判官卢简能、观察判官萧杰、掌书记卢弘茂等人和他们的同党,总共一千多人。这时朝廷还不知道郑注已经被杀,唐文宗被迫下诏,免去郑注的职务和爵位,命令与凤翔邻近的藩镇按兵不动,观察凤翔城中的动静。同时,任命左神策大将军陈君奕为凤翔节度使,张仲清派李叔和等人前往京城献上郑注的首级,朝廷命挂在兴安门上示众,事后,朝廷查抄郑注的家产,得绢一百万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