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天涯一别两路长(六)(1/1)
徐渭精通医术,在暗道中疗伤修养了数日已经基本恢复如常。他将祖传之“辟尘珠”放置于上官莫茹口中,以保其尸身零玉得以恒久不腐。他整理好上官莫茹的妆容衣衫,有“辟尘珠”之神奇,自己的爱人依然气色光润神采如生,外表看起来并非死亡只是长眠而睡。 徐渭自暗道其他入口出去,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但是映入眼帘的景象依然让他痛心不已。整个山庄已经付之一炬全是一片废墟焦土,残骸之中还有未烧完的火星,在肆意地用所剩无几的余热嘲讽鞭笞着徐渭的尊严与精神。 水月山庄的漫天落英,此刻已经变成了漫天灰烬。好在庄内的人倒是活下来不少,他们大部分都是听到长生等人的警告呼喊时如惊弓之鸟般躲进了庄内的地下暗道中,只有少部分人被堵留在了外面,还有一些是被强行赶出去的,他们怕暗道中所储存的实物清水不够众人所用,危难之时人性之恶暴露无遗。 汪直和萧燕飞对山庄内人的死活全不在乎,在其眼中这些人不过与地上的蝼蚁并无分别,根本不屑于一一斩杀殆尽,放了一把火也便离去了。徐渭救出召集了尚在暗室中躲藏的庄内余人,苗氏等人哭哭啼啼乱作一团,困在庄内的废墟中不知所措徒徒等死,看见徐渭尚在这才好了一些。 徐渭安慰众人道:“徐渭未死,徐家就在,水月山庄就还在!人在,祖宗留下的东西就在!” 他一生孤高自傲,却实是个面冷心热之人。即便父亲兄长生前对自己十分疏离,但他依然肩负着家主之责,心中时刻想着总要对得起祖宗。是以这几日徐渭一直在山上忙于安顿照拂庄内众人。 待过了几日一切事务暂时了结,徐渭也将上官莫茹收敛于玉棺中后轻吻告别,之后便带庄内剩下众人准备先下山安顿,而后再行安排山庄重建之事。 徐渭在下山时见到了齐哲明的墓碑,便思量俞大猷等人应是脱困有望,他刚一出庄又发现了摔断的门匾,庄门口的脚印马蹄印乱作一团,还有斑斑血迹尚且呈新,想来应是俞大猷等人刚一脱困便又遇到了埋伏。 徐渭担心沈炼安危,再加上俞大猷也救了自己,既然承了他的情必然要还。徐渭安顿众人之后急忙去牵自己的宝驹,他顺着脚印和胭脂马留下的血迹,一路寻迹追赶不多时便看到了众人。 徐渭待救下众人后,忙为晕厥的俞大猷把脉探息,却发现俞大猷的情况已经十分危急,他被汪直重击伤及五脏六腑,又穷耗真气且久久不得医治,十余日来几乎不得进食,刚才一路狂飙既经颠簸又受箭伤,已经是全靠一口气强撑着,现在急火攻心周身真气逆流涌动,若不赶紧出手医治相救,俞大猷性命不保。 沈炼秋叶丹陆流都急忙告知他长生与敌人摔落悬崖之事。徐渭道:“此处虽不是万丈绝壁,但是恐怕也凶多吉少,即便是我一时片刻也难以下去,况且茫茫山林不知道要找寻多久。我方才探俞大猷脉搏,他旧伤未愈一直没有得以医治,现在不仅又添新创更是急火攻心真气逆行,如此重伤便是寻常的郎中良医都难以救活他的性命。我现在若不及时为他医治而是设法去寻长生,只怕到最后一个人也活不下来。与其豪赌涉险不如先救活一个。” 秋叶丹急道:“那长生那小子就不管了吗!?” 沈炼也急道:“是啊大哥,要不你们先去寻找安全之所修养。我自设法下去去找长生兄弟!” 徐渭严声道:“胡闹,你自己现在也身受数创受伤不轻,即便留你下来,以你现在的伤势情况你能下得去这峭壁悬崖吗?即便下去你又有多少余力能救得到人再返回来。不过是再多送一条性命而已。” 秋叶丹还想再说什么,徐渭止住道:“现在多废话一句,就是多浪费一刻时间。当务之急应赶紧寻一安全之所,待我为俞大猷疗伤之后,再回来找长生才是上策,现在每多耽误拖延一刻,他们两人的生机就都减少一分!若二人只能救得其一,世间安得两全法,自当稳妥行事做最有把握之决。” 秋叶丹闻言也深知徐渭所说才是对的,长生必然是凶多吉少,即便花费许久能找到他可能也是徒劳之举。俞大猷现在却是万分耽误不得,而徐渭有把握能救活他性命,自然应当稳而行事。 秋叶丹虽然伤势较轻,但她此刻也是虚弱不堪,况且她轻功平平,这悬崖山路自己是无力下去找寻长生的,而且胭脂马也承受不住需要救治。众人早是人困马乏已到极限,秋叶丹痛恨自己无用难救长生,她心生愤怒不怨别人只气自己无能,怒然间一拳砸在地上,土石碎裂,她自己也是铁拳血溅。 徐渭不及管她带着众人就往县城中赶去,寻了一家客栈暂时安顿,就赶紧为俞大猷疗伤救治,秋叶丹沈炼皆是皮肉之伤不及筋骨,只要敷药休息即可,陆流按照徐渭的吩咐为他们去抓药购食。 俞大猷所受内伤极重,徐渭并不擅内力深厚,只能为他反复推拿行过真气,又靠药物之效才能帮俞大猷撑住。待俞大猷情况稳定已经是后半夜,徐渭自己也是疲惫不堪,但又想着长生生死不明,只能稍作休息,只等天光破晓他便打算动身去找。 天色刚明未久徐渭正打算出发,却听得外面传来阵中骚乱之声,既有有官家呼喊又有百姓惊慌尖叫,众人马上发觉不对赶忙出门去看,却看到街面上开始乱作一团,百姓纷纷拖家带口拎着行李逃窜,许多人还是身着睡衣衣衫不整。有几个穿着甲胄的兵士骑着马在街道上来回狂奔,拿着官家令旗大声呼喊警告道:“倭寇来犯!倭寇来犯!速速逃离!速速逃离!向北!向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