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8章 下不来台(1/1)
“张侍郎,梁山确实是个草寇窝,可不见得所有人都没有学问吧?” 李纲看着张邦说道。 “李纲,你什么意思?” 张邦昌瞪着李纲道,李纲现在是太常少卿,主管的是太庙祭祀。 “张侍郎,我只是想解释一下这篇诏书!” 李纲指着大殿里挂着的诏书开口道。 “李少卿,这诏书有什么问题?” 赵鼎看着李纲问道,他是开封府左判官,是以书吏的身份跟随开封府府尹进来的。 “梁山泊我去过,山上虽然大半都是胸无点墨的草莽,可其中也不乏有博学之士,这篇昭文显然是出自博学之人的手笔。” 李纲开口道。 “哼,就这也好意思说博学?怕是乡试都过不了!” 李邦彦冷眼看着李纲,他是少宰,蔡攸征伐大名府惨败而归,彻底与少宰之位无缘,在半个月前他这个尚书左丞顺利的登上了少宰之位。 李邦彦父亲是个银匠,自小家境殷实,常常与同乡进士郊游,久而久之就在当地文人圈里有了名声,凡事进京赶考的学子若是路过都会去拜访李邦彦,李邦彦也是来者不拒,都是热情招待,若有家境不好的,也会资助路费。 因此李邦彦很快就在学子圈有了名声,虽然乡试不利,但还是顺利成了候补太学生,后来更是被皇帝赐了进士及的受众不一样,写的方法也不同,梁山这昭文不是写给我们看的,没必要写得那么好,写太好了,平民百姓哪里看得懂?” 李纲看着李邦彦开口道,平民百姓能识个字就不得了了,一篇所谓的好文章,之乎者也的百姓根本看不懂,就梁山这种半白话的昭文,通俗易懂,百姓是最能接受的。 听到李纲的话,大殿内众人脸色都是一沉,这会儿他们才反应过来,为什么一篇登基的诏书写得四不像,前面骂人后面自夸,从文理上看那是狗屁不通,毫无条理可言。 可现在他们明白了,梁山这昭文就是给百姓看的,就是故意这么写的。 “这群卑鄙的狗贼!” 赵佶的怒火再次被激起,他如同被人戏耍了一般。 张邦昌咬牙死死的盯着李纲,他刚刚偷换概念,把皇帝的注意力引走,现在完全被李纲毁了,皇帝又怒了。 “李纲,你是要大家一起下不来台么!” 张邦昌走到李纲面前,压低声音恶狠狠的说道。 今天的皇帝陛下很生气,是登基这么多年以来最生气的一次,东京所有官员都被召来了皇宫。 可谁都拿不出对付梁山的可行章程,如今大家下不来台,总不能真的耗下去吧!最后丢的还不是朝廷的脸? “我只是据实直言!” 李纲看着张邦昌道。 “好好好,那就大家一起下不来台,我看你怎么收场!” 张邦昌怒极反笑,直接退到了一边,这事儿他不管了。 在张邦昌的想法里,他是一心为公,为了百官、为了朝廷、为了皇帝,大家先找个借口下台去,不要硬扛着,办法慢慢想,可这一切都被李纲毁了,现在彻底僵住了。 “快想办法,想不出,就滚出去想!” 赵佶看着大殿里的官员们吼道。 此时的李纲成了众矢之的,不少人恶狠狠的看着李纲,都是在心里大骂李纲多管闲事,害得大家一起倒霉。 “陛下,檄文还是可以发!” 李邦彦行礼道。 “梁山那群贼人能写一篇狗屁不通的文章昭告天下,咱们也写一片平铺直述的檄文,让百姓们看得懂!” 李邦彦又解释道。 “那有什么用,孙磊过几天就建国登基,你们让朕看着他建立伪朝,朕如何去面对列祖列宗!” 赵佶大吼道。 李邦彦见皇帝执意要灭了梁山的计划,也是无奈的退到一边。 “童贯,出兵梁山,平灭贼寇!” 赵佶看向童贯喝道。 “陛下,还有四天就是三月三上巳节,如今兵马还未集结,粮草也未准备,器械尚未打造……” 童贯直接说起了难处,反正就是出兵肯定来不及。 赵佶听到童贯的话语更是咬牙切齿,不过他也知道童贯所言有些道理,这突然出兵哪里来得及? “陛下,贼人建立伪朝,实乃罪大恶极,不如即刻集合兵马,准备粮草器械,月余时间定能出兵!” 刘韐出班行礼道。 “上次征讨大名府,钱粮靡费甚多,如今国库已经没有多余的钱粮了!” 户部尚书侯蒙开口道,朝廷每年的税收是有限的,这几年征战不断,国库早就见底了。 听到没有钱粮,那些主战的将领都是哑口无言,没有钱粮那就什么都做不了。 “陛下,不如再征几道税!” 梁师成见皇帝为钱粮发愁,笑着出班开口道,没钱?不存在的,大宋过亿人口,每人收一文钱那就是十万贯。 “陛下,不可再加税了啊!” 一名二十七八的年轻官员出班开口道,正是秘书省校书郎胡寅,这次是跟着秘书监进来的,充当书记官。 秘书省校书郎一般都是从新科进士里选取,胡寅正是几年前中的进士。 “哼,朝堂之上哪有你说话的份!” 梁师成见说话的是一个八品的校书郎,顿时大怒,他堂堂“隐相”说话,一个八品小官竟敢反对。 “陛下,梁山贼寇之所以能做大,那就是被苛捐杂税所迫,如果继续加税,那就是助长梁山的气焰啊!” 胡寅跪地对着赵佶进言道。 “一派胡言,这些税赋都是用来平等反贼,安定天下。如若反贼不除,届时天下大乱,死伤无数,以至于生灵涂炭,白骨遍地。孰轻孰重,百姓分不清,你也分不清!” 梁师成怒斥胡寅道,他举着大旗,以大事相压,压得胡寅无可反驳。 苛捐杂税当然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可这比起,天下大乱,战火纷飞,又显得不值一提,自古以来都是苦一苦百姓,顾全一下大局,事情糊弄着就过去了。 梁师成一举得势,那就毫不留情,他知道皇帝需要钱,喜欢钱,他必须把这事办好,重新得到皇帝的宠信,因为和王黼交往太密,王黼被罢免时他也受到了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