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烂(2024.9.27)(1/1)
今天知道了我的快乐有多简单,一块钱,4399随便一个网游首冲,爽一天。 通过不断调整。其实是句废话,因为生活一直都在给你几个选择让你选,你是在被动调整,而且有调整好的情况,就有调整糟糕的情况,加之随机性太强,参数太多,根本无法掌控。最后呢,很多所谓的盘外招,如环境,自身健康状态等等,都会影响最后结果,就比如你在激烈的打游戏,突然鼻子痒,打了一个喷嚏,丢了一个五杀,唔!这都是没处说的。所以呢?该认的认,拼劲全力不能成功也很常见,无心插柳也很常见,总之呢?坚持住就好了。 从不挑挑拣拣,一路听下去。大凡具象的事物,几乎都有消亡的一天,而抽象的事物的本事就是,它可以消亡,却可以在不同的具象事物之间传递,这也就让抽象得到了近似永恒的寿命。 但我不知为何如此脆弱,练必定失败的失败也要叹息一番。 一本书很长,然后,里面又在说一些类似“读书要一口气读完,不要三心二意地再去读别的书”的话,这到底是真的要告诫人读书要专注思考,还是为了把人捆绑在这本书上?保留质疑。 字里行间透露出关系二字。如果之前不读书的话,就觉得这些很不好,但是等你习惯了生活,又觉得这些应该是早点清楚的知识,虽然不是很好,但大部分情况都是这样的。至少至少也不该被蒙蔽而不了解现状吧! 以及,外面说过的话只能信一半,另一半得自己看,如果不想看,那就别谈论。 你怎么证明自己是处在报国无门的情况,还是处在不学无术的情况呢?所以只能假设自己不学无术,然后去学习,等待机会。如果你不这样假设,也没什么好的假设了。 有两种写法,如果偏向细节的话,很容易把人物传记写成偶像剧,如果偏向理论的话,有感觉空白,假。举例子并不能完全说明什么,成功了也有可能是运气好。这么说没啥能看了哈哈。其实,看书是在逃避现实,所以脱离现实,后面多看一些与自己的现实相关的书籍,收获会更多一些,更有目的性吧。 玩游戏的时候,是最能体会叔本华的悲观主义的。游戏的劲头是黑白,是无聊,是重复,是确切的求而不得,就是没有快乐。 好的东西,在坏的人手里(在不对的人手里),破坏力更是惊人。正确的事情是相对的,在不同环境下,一个是到底是对是错,必须得到实践检验。这些话不再论述。 当背弃变得容易,即便不对也还是会有更多的人选择背弃。这时候还是得把韩非先生搬出来。 如果不能掌控,那么即便放在身边,也没什么大用,还占地方吃资源,不如丢掉得好。 所以细细想来,很多事都不必放在脑子里。 突然心痛,是想起了什么吧。 毒蛇和农夫,在现实中穿着同样的衣服,甚至会说一样的话。但还是有破绽可看,那就是看他想要做什么,做了什么以及得到了什么。这些东西,会把一个人究竟是怎样的暴露给你。 和稀泥最坏的结果是,被两边的人都讨厌。没办法呀! 任何事物在任何方向,或者任何优势的方向加强,未必导致优势变成更大的优势,所以有时候,内核变得复杂,会导致表面变得简洁,这占用了二者的优势。 不要嘲笑跌跟头的人呐! 我们为什么要推崇素洁呢?因为肮脏败坏了许多事情,但是素洁就能实现很多事情么?我们以为,反面实现不了的事,正面就可以实现。但这得出的结论是错误的,可能无论是肮脏还是纯洁,有些事都是实现不了的,那么,就不要为了纯洁而纯洁,也不要大肆地歌颂纯洁,殊不知,将纯洁捧上神坛,世界就再也没有真正的纯洁了。 我知道何可以被批评。于是我会被批评,但我不在乎。批评人者,就一定比别人强嘛?如果不是,那批评也就会变少。主观地下定论会导致一系列病态的发生。 谁说a与b融合,就一定可以获得a和b的中间态的? 质疑不会那么动听悦耳,但很容易改变现状,多方思考,总能更加全面。 停止叹息、内卷、感悟,要么做事情,要么玩,别太操心于没用的事上面。 有些事从一开始就犯了主观错误,所以,失败了。又有时,绝对值堆得很大,但最后发现负号是反的。唉,还是不说了。 有时候会想,为什么不把知识直接做成芯片赛到脑子里,以后再也不用学习了。后来我明白了,这不行,因为当我遇到了错误的时候,才明白原来某些正确的知识已经被灌输于脑子里了,但它未经打磨,未经验证,便不能发挥出它的力量。因为啊,没有家绝对的正确,死板的脑子不如没有脑子。 粗暴有用。等你遇见了,你就知道了。有用不代表对哦?也不代表错。 如果知识用不上,那为什么要学?这话其实,用吃饭就能解决。知识帮助我们思考以变得更加复杂,知识走后,留下了复杂的解构。就这么简单。 人的行为是收到自己的思想所指导的,而思想是会变化的,所以,人是会变(废话)。此外呢?我之前知道的很少,于是必要的事情就很多,简而言之就是一身娇毛,随着思想变多,可调整的部分变多了,一定要做的事变少了,也就是更加变通了。这就像执行器的执行区间变大了,结果就是,控制能力,执行能力都变强了。 是不讲武德了么?哈哈哈。 思想变沉重,是为了身体变轻盈。 得偿所愿,还是进步了,没有问题。进化成完全体了,不需要再玩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