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事(2024.5.30)(1/1)

今天更了一章小说。 电脑一直跳病毒来着,打开杀毒软件,病态就消失了。搞不清楚。 友谊是美好的。我不会想太多,心中有数的。 研究生院的三叶草花凋谢了。陪伴了我一整个春天。也是辛苦了。但其实这花并不是为我而开,它本身也不是为我而生。而我呢?黑喜欢这只黑狗,耳朵一颤一颤的,非常可爱。 累了要休息。大早上爬起来,是吧。哈哈哈哈! 小狗狗被剃毛了以后,才知道自己不是毛长,而是真胖。 优秀的人都是十点半以后才回寝室吗?早上又去那么早。啊!我菜很正常嘛。又不努力。 身体的强度不够了,得去跑跑步不然应对不了以后的生活。要分析自己的战果是否是建立在一个不可持续的前提下。过快的成功会阻碍自己对该领域的认知,翻译一下就是陷入局部最优。 驱使是什么呢?正向驱使,在平地里生成一个诱饵,反向驱使,在疼痛区制作一个无疼痛的领域。我们的大脑没被修改太多,只是有时候失去了某些敬畏,就更容易掉进陷阱。 创造,跳跃。啊!我不想想这些。 重读时候产生的新的体会。和量子力学有关系么?与创造又有什么关系呢?“观书百遍,其义自见”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真的可以说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强者就是,在你纠结要不要做,能不能做的时候,已经把事情做完了的人。 在之前一直没有体会,有的只是一堆感想。当自己真的是故事里的人以后,发觉,一切理论都失灵了,一切结论都无效了,人必须要在事实面前低头。这就是我的结论。 没有容易可言,好自为之吧。 我写这个高楼惊梦,主要是想说,最美的不是高楼大厦,而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真善美,是自然之美,而绝不是矫揉之美。很多时候,很多地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不想麻痹自己,痛就痛了,伤就伤了,累就累了。能怎么样?忍忍也就好了。麻痹带来的破坏力,更加无解。不如活得真实些。 定义是原物的一小部分。太长的句子,太复杂的句子,太晦涩的句子,储存的信息都很少,且难用。 较深的理智就是感性。 我突然明白,抄得多并不是得到的多,看得多也并不是得到的多。只有理解了,才有抄下来的必要,否则,不懂还是不懂。不熟知或者无法通过笔记熟知的部分,就不要记笔记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更好一些。也可以节约一些精力。 我再举一个例子,想说明什么呢?想说明无论一个算法有多聪明,都要记得适可而止。它面对的是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机器。它要注意人是有边界的,有极限的,推荐东西的时候要注意这个约束。 比如音乐,一个人一天能听多少音乐?100首顶天了。寻找契合度啊,磨练成爱听的也要好久。而世界上的音乐是一个人穷尽一生也听不完的。弄清这一点,就不要穷奢极欲了,足够用也就行了。别推过多,也别找太多。本来听音乐是放松,结果现在成了负担。 这是反向思维,一个复古的,怀旧的,清爽的应用,未必不受欢迎。当然,更多的是,这不是普适设计,而是特化即个性化设计。 其实走过了这么多,感觉自己也不再那样愤青了。一切事物都是收敛的,不收敛只存在于理论之中。所以,既然收敛,长时间如此的事物不管对不对,至少是处在一个稳态的边缘。就像谁谁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希望不要出什么乱子才好”。是啊,只有不出乱子的世界,才有机会酝酿出什么,动荡不安的话,再聪明再对又如何,上一秒想出,下一秒却被各种原因破坏。 所以,还是比较喜欢现在的。 不要迷信,我们接触到的任何东西都不够充分能让我们一直相信下去。 在求索和学习阶段,假大空的高大上是一点用都没没有的,如果沉迷于这个,结果就是,你再也没办法接收真的东西了。 是有边界,但是这个边界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安慰,实际上我们达不到这个边界,它并不影响我们生活。 别想太多了,去玩吧。 一边说食堂的饭不健康一边大嚼零食的人,我该怎么形容。他说的话可信么? 那个虽然,虽然领悟不到,但我还是会去学一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