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 李达康的军令状(1/2)
三月初春的天气,年后的工作有序展开。</p>
李达康具体落实了行政司法改制,以绿藤市为试点,实行了第一批公检法部门的专业能力考核。</p>
尽管底下怨声载道,但都清楚上面是来真的,无奈之下,只能听从省里的指示。</p>
另一方面,他积极和省委书记韩克明搞好关系,几乎隔一段时间,就要去找对方汇报工作。</p>
韩克明是公安系统出身,一路坐上省委书记的案例,在全国都相当之稀少。</p>
李达康改制司法行政,也未尝没有‘投其所好’的意思。</p>
“李书记,你的想法很新颖,省委也支持。”</p>
“就是尺度问题,你得自行把控。”</p>
省委书记办公室,韩克明认真听取完李达康的汇报,看了他递上来的各种材料。</p>
在态度上,他还是很支持这位从汉东来的同志,并且也给出了自己的鼓励。</p>
李达康心生欢喜,姿态放得很低。</p>
“韩书记是公安出身,在这方面,我还得多向您学习。”</p>
“这次搞出这么大的动静,说实话,政法委的压力也不小。”</p>
“但只要能为司法进步贡献出自己的一部分力量,我受再大的委屈,也都值得了。”</p>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李达康现在已经深刻吸取了在汉东时的教训。</p>
高育良教会他的道理,是站队得及时,而且要趁早。</p>
来年换届他想更进一步,离不开这位韩书记的帮助。</p>
对方就算不考虑自己,只要不插手,不反对,他就心满意足,胜算也能大一些。</p>
韩克明对这些小心思心知肚明,关键在于,李达康能给自己什么?</p>
他们进步,充其量是在本省,竞争对手也就那么几个。</p>
可自己进步,可是要和全国三十来个省委书记同台竞技。</p>
到了这级别,背后多多少少都是有点关系的。</p>
要想再往上走,那就不是一两个人能够决定的事。</p>
需要考虑的东西,反而开始注重综合能力、品行,政治素养等一系列的场外因素。</p>
而政治资源这东西,是可以交换的。</p>
李达康想得到自己的下注,要么做出成绩来,要么得有另外的东西。</p>
“中江省问题频发,年前才出了震惊全国的大案。”</p>
“李书记,接下来我们所面临的挑战,可是不小啊。”</p>
韩克明放下手里的材料,伸手点了点桌子,隐晦的点了一句。</p>
秦大川等一系列人,虽然不是在他任上腐败掉的。</p>
可不管怎么说,他们也是中江省的干部。</p>
这些人落马后,上面虽然没有层层追责,但心里肯定有所想法。</p>
接下来如何让最高层看到自己,看到中江的态度,才是至关重要的一环。</p>
李达康了解韩克明,这位韩书记雷厉风行,说一不二。</p>
但这些都是表象。</p>
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没有那个是真正的蠢货。</p>
不拿出点实际的东西,光靠嘴说,可没办法说服人家。</p>
“韩书记,我有信心在未来的几年里,将中江打造成最安全的城市!”</p>
“不说全国第一,至少前五,肯定是能排得上的!”</p>
李达康一咬牙,决定立下军令状。</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