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征东将军(1/1)
二月赵云等人回到了乐浪郡,汉廷的召令也送达,公孙瓒晋升为奋武将军,封蓟侯,任辽东长史,实际控制右北平、渔阳、辽西及辽东属国,所辖兵力达到了七万之数,成为了幽州最强的势力。 刘虞晋职幽州牧,封襄贲侯,仍领宗正一职,刘虞实际控制了上谷、代郡、涿郡、广阳四郡,同时得到乌桓三部的效忠,丘力居封辽西乌桓大人仍驻守柳城,下辖脱刃侯与乎正侯二部。 苏仆延封辽东乌桓大人驻守管子城,下辖依齐侯与阜木侯。乌延封右平北乌桓大人驻守宁城,下辖没义侯与处必侯。 公孙度仍任辽东太守,封都亭侯,实际上仅控制辽东郡与玄菟郡,失去了对辽西郡及辽东属国的掌控,同时上奏朝廷将鸭绿江以西的番汗县划归给乐浪郡。 赵云仍任乐浪太守,晋衔征东将军秩真二千石,晋封箕乡侯,仍行东都护职权,乐浪郡下辖达到二十八县,实际控制二十六县。 军队新增后营,都尉由太史慈担任,部一级编制由一千增至一千五百人,一线作战部队达到了六万五千人,用实际行动反对刘虞的精兵政策。 此时公孙瓒与公孙度,也在反抗刘虞的精兵政策,据说公孙瓒还因为此事,闹小孩子脾气,罢工跑回自己封地不出门,不问政事。 好在赵云有都护职权,同时还有征东将军的职权在身,刘虞也拿他没有办法,只能任赵云扩编军队,同时上书参奏赵云有不轨之心。 而护乌桓中郎将孟益,则仅封了个左庶长,其他职位不变,名誉上监督乌桓三部的行动,实际上仍仅有八千部下,对于乌桓三部并无实际肘制,还得受幽州刘虞的调用。 辽西局势也暂且稳定,乐浪又获得了万余义军降卒,本着多多益善的原则,赵云便又收下这些降卒。 之后赵云与史阿等人直接乘船回朝鲜县,而是在占婵上了岸,赵云打算步行走访民生民情,虽然他很想念家中的妻儿,但还是想着顺路对乐浪的民情了解一番。 赵云没有让县令与县尉们跟随,身边只有史阿及四名随从,当然暗中还有百名侯府卫队护卫。 虽然还没有到农耕时节,田野间的积雪也还未化干,但是还是农户在田间耕作,他们似乎在做排水工作,也有在清扫干枯的杂草。 田间地头间偶尔能看见玩耍的孩童,不远处的土丘上就有四五位孩童在烤番薯,土丘是田间的石子堆积处,农户们将石块放置在一起,通常有一二平丈大小,高度也高于农田三四尺,丘的中央种桑木。 农户们耕作之余,可以在桑树下休息乘凉,喝水会吃些点心补充体力,春冬农作时也会点上火堆,烤火烧水加热食物。 赵云闻到了烤番薯的香味,这些番薯大多是去年挖收时的漏网之鱼,一个孩童又偷偷摸摸的拿出了几根玉米。 由于玉米去年种植面积不大,农户们为了加大种植量,保留更多的玉米种子,大多舍不得食用。 而小孩们最为喜欢烤玉米和番薯,番薯易种且产量惊人,农户们对此并不太小气,几乎都是随孩童们拿去烤食。 赵云六人走下了官道,顺着田梗上了小土丘,望着已经发新芽的桑树,六人刚刚凑过去,就引起孩童们的警觉。 赵云见此笑着说道“孩子们借你们的火堆一用,我们也放几块番薯进去烤,顺便将我们的干粮烤热!” 大一点的男孩眼珠子转来转去,上下打量了赵云一番后说道“你们不是本地吧?劝告你们不要偷我们的种子,赶快离开此地,否则亭长一会将你们抓起来!” 赵云等人听罢笑道“我们也都是本地人,不是偷种子的,就是路过此处,我们是要去朝鲜县,让我们用一下火堆,我给你们糖吃!” 男孩又打量一下赵云说道“那你们一定是新移民咯,火堆可以给你们用,番薯也可以分你们一些,我父亲说了四海皆为一家,帮助新移民也是我们义务,不过烤玉米不能分给你们,因为只有五个!” 赵云听罢笑道“烤玉米你们自己吃,不过你如何认定,我们几人是新移民,莫非我们脸上写有字?” 小男孩不假思索的回道“因为你们衣服里没有棉花团,虽然你们都穿缎布,可是布里没有塞棉花,去年我们乐浪家家户户都有棉花,只有新移民没有!” 赵云才发现几个小孩,虽然都是穿粗麻布衣,但是隐约能看见布衣里包裹着白色的棉絮,鼓鼓朗朗却平整,显然百姓只知道棉保暖,却不知道可以纺成线,也不知道弹成棉被,他们只是简单的缝到了布衣里。 赵云见此笑了笑没有说话,拿出了一些干粮,有肉干、面饼、生蕃薯和蔗糖,分给了孩子们,又与他们聊了起来,大概知道他们都能吃饱穿暖。 一个男孩告诉赵云,他家有六口人,有五十亩口粮田,还有三十亩官田,去年大哥从征东军中邮回了五贯钱,家里又卖了一些粮食,换来了一头耕牛,今年打算多种一些耕地,等大哥退役了,就有钱盖新房取媳妇了。 另外一个男孩则讲道,他家有八口人,口粮田四十亩,官田五十亩,永业田则有五十亩,因为他大哥在战斗伤残了,如今他大哥还是本亭的亭长,家中算是比较富有。 永业田是奖励给军中受伤或牺牲的战士,从五十亩到五百亩不等,不同于爵田,永业田可以交易,可以盖房可以从事任何工商农业,并且永世传袭下去。 在战场伤残和战死的士兵,将会获得光荣勋与烈士勋,又根据受伤情况细分四等,三等、二等、一等、特等荣耀勋,战死的士兵直接获勋,赠永业田五百亩。 条件最差的小孩家中也是有屋有田,只不过家里没人,从军、从吏或者从工,属于最纯粹的农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