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 先见之明.(1/1)
尚海勇打了个饱嗝,“那咋的,意思是怪我们不求她呗?” “答对了。”富贵一拍桌子,阴阳怪气道,“都不是我说你们,一天天的都那么健康,就不能得点啥小病来配合一下薛大医生吗? 一来就拿人家当跑腿的,不是挂号就是取药,总这么整人家薛大教授当然不乐意了!这叫屈才!” 陆征怕卢雷面子下不来,连忙骂他吃还堵不住嘴。 可是不说还好,刚说完富贵就把枪口对准了他。 “兵哥你也甭控制我,我之所以看不上麻土豆,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因为我嫂子。都不是一次两次了,不信你问他俩,麻土豆总说我不够尊敬她。 我请问一下,尊敬是管别人要来的吗?更扯的是啥呢,她认为除了天儿哥家嫂子之外,她是咱这帮人里的第一个女眷,她应该拥有比我嫂子还高的地位。” 陆征听后不免嗤笑,一副“说死我都不信”的表情。 他们这批年轻人,可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怎么能把一个知识女性描述得跟封建残余似的呢? 家里的妯娌之间都不行争这个了,更何况大家只是发小啊! 听起来,也未免太可笑了吧。 卢雷对此并没否认,“兵哥,不就是我提出来的,今儿没外人,我咋想的我就咋说。” 当初,他对薛珍珠谈不上讨厌,但也谈不上喜欢。 但父母都乐意找知根知底儿,尤其以家世而言,薛家和卢家也算得上是门当户对。 最开始的时候,卢雷并没有明确表态,只说先当朋友处处看。 可没几天,老薛一句话就把他的工作问题给解决了。 虽说防疫站也不错,但相比灰色收入无上限的太平间,可以说是根本就不值得一提。 就这样,卢雷和薛珍珠就从没有开始的开始,开始了。 一个大少爷性子,一个大小姐脾气。 他俩磕磕又绊绊,倒也走过了一年多。 今年六月份的时候,薛家在饭桌上,曾用“想见第三代人”的话催过婚。 当时卢家父母,包括卢雷自己,都是点过头的。 可渐渐的,后面的卢雷对此就再也不提不念了。 “为什么?反悔了,还是变心了?”陆征的问题一针见血。 卢雷犹豫片刻,十分坦诚的回答变心了。 “但不是变给某一个女人,而是变给了你和我嫂子,说得再直白点,每次我看到你们俩在一起时的样子,我就会问自己,我真的要选择薛珍珠来做我一生的伴侣吗? 我承认,娶她的话我可以少奋斗很多年,但我觉得没有意义,假如我选择找一个喜欢的人,然后自己去努力奋斗,是不是这样才不枉我来人间走上一遭?” 这个话题带有哲学性,仿佛让空气都瞬间凝固了。 几秒钟以后,陆征拿起自己的酒杯,主动往卢雷面前的杯上一捧。 用一饮而尽的方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随后,富贵和尚海勇也跟上,肯定他的同时,还有一股敬佩在里面。 卢雷自己也干了,意思是回敬哥几个的支持。 “这事闹得,想不到我跟你嫂子无意间还拆散一对,那这么说,你明年的愿望也和富贵一样,想要一朵适合自己的桃花?” 本来是陆征在给大家倒酒,卢雷顺手接了过来。 “别急,我正要往下说呢。刚才之所以来一出先抑后扬,原因就在于今年的好事和明年的愿望,它俩是连在一起的。 你们还记得咱大家伙在郊区开会的那次吗,当时除了车行,嫂子还提了一个选择叫超市。这个消息,就是我今年遇到最好的一件事,第一名!” “所以,我明年的愿望就是把它给干起来!也不能说是愿望,是一定要干起来!” 尚海勇傻眼了,“那你不抬死人啦?你还得给车行揽生意呢!” 陆征没接话,因为他知道,肥差的归属人是薛家的女婿,而不是卢雷。 哪怕薛家顾念情分,卢家也绝不会让他在这个岗位上再继续干下去。 所以他尽早为自己做打算,也算是很有先见之明。 富贵和他俩琢磨的都不一样,他纳闷为什么不现在就开? 反正都已经分手了,年前辞职和年后辞职好像也没什么区别。 卢雷笑得很滑头,“因为我在等兵哥,你们想啊,他要是调到白春了,嫂子是不是也得跟着去?没有嫂子在身边,谁来帮我保驾护航啊,哈哈哈哈……” 哥儿几个大骂这家伙鸡贼,别人走一步看三步,他恨不得走一步看十步。 富贵表示自己倒不要紧,反正他本来也是县城和白春两边跑,到时候无非就是转移一下生活重心。 唯独尚海勇,他现在只想到了卢雷,理由是有屁为何不早放。 眨眼间,地上的十瓶啤酒就剩最后一瓶了。 作为压轴选手陆征,他的好事当然是遇到了周乔,坏事就是老师和金茵的离世。 至于明年愿望,“我希望我们一家三口,可以在白春早日团聚。” 大家都没少喝,端起了今晚最后的杯中酒。 尚海勇:“敬过去!” 卢雷:“敬明天!” 富贵:“敬友情!” 陆征:“敬我媳妇儿,干了!” 旁边的炉火依旧烧得很旺。 刚刚扔进去的干木头,偶尔还会发出噼啪的声响。 今晚他们喝得都很尽兴,却不知被念叨了一晚上的嫂子,此刻正躺在家里郁闷地望嘴巴呢。 “周乔,我想跟你说说,就是小李和翠萍这边的帐有点不对劲。” 其实不用她说,周乔自己也知道。 因为她已经在服装一条街耗了整整两天了,目的就是为了调教四姐的销售能力。 按说卖服装根本没啥难度,翻来覆去就那几套话术。 聪明的,有经验的,再加上会看脸色的,就能比别人卖得更好些。 除此之外,还能有啥,总归没有考大学难吧? 以前的周乔一直是这么认为的,但现在她可没那么肯定了。 尽管她曾经培训出很多的销售精英,也曾开过几场大型的营销学术会议,可在棉纺厂六车间女工李金敏的面前,这些一律不好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