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从吉林磐石走出来的中科院院士、着名无机材料专家冯守华(2/2)

好书推荐:

1975年秋,冯守华被推荐上了吉林大学。</p>

1978年大学毕业后,开始攻读研究生,师从无机化学家徐如人院士。</p>

1989年至1992年,冯守华在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p>

求学之路解码</p>

冯守华院士的求学之路,对他后来成为院士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p>

在吉林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专业的学习,让他系统地掌握了化学专业知识,为后续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p>

师从无机化学家徐如人院士,更是让他在专业领域得到了深入的指导和熏陶。</p>

徐如人院士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对冯守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他在无机化学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p>

在吉林大学求学期间,冯守华就开始在科研领域崭露头角。</p>

他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地开发出全新的3个系列20余种微孔晶体化合物,突破了传统微孔晶体的四面体化学概念,实现了骨架原子组成多元化以及微孔骨架基本结构单元多样化。</p>

这些早期的科研成果不仅为他赢得了诸多荣誉,如1986年中国科学院青年奖励研究基金、1987年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以及1991年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等。</p>

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的科研自信和创新能力,为他日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p>

在美国的学习和研究经历,使冯守华接触到了国际前沿的科研理念、技术和方法,拓宽了他的国际视野。</p>

与国际上优秀的科学家交流和合作,让他了解到了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为他回国后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p>

在新泽西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期间,冯守华将水热化学与固体化学结合起来,成功地开发出特种混合四-六配位结构微孔快离子导体与化学传感材料,发现了已知微孔材料中具有最高离子导电性能的固体电解质。</p>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获得了两项美国发明专利,还在美国材料化学杂志上连续发表5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充分证明了他在科研能力上的提升。</p>

这种在国际高水平科研环境中的锻炼,使他的科研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为他回国后在无机合成与材料化学领域取得更多的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

从国内本科、研究生学习到国外的博士后研究,冯守华在求学过程中经历了各种困难和挑战,这些经历培养了他坚韧不拔的科研精神。</p>

无论是在国内相对艰苦的科研条件下,还是在国外竞争激烈的科研环境中,他都始终保持着对科研的热爱和执着,不断地追求真理和创新。</p>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