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三章 崇祯这皇帝你别做了(1/1)

好书推荐:

洪承畴在从朱元璋这边离开,返回到内阁之后。 就迫不及待的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开始把太祖高皇帝,所制定的这些政策给吃透。 同时也在思索,接下来究竟该用什么样的办法,来推行这等要命的政策。 根本就不用多想,他就知道这等政策在推行之时,必然会遭受到天大的阻力! 阻力将会来自于方方面面。 不仅仅是那些地方上的众多士绅,大地主等诸多人。 同时也存在于地方上的官僚体系。 众多的地方官吏,也同样会在这事情上捣乱。 用尽一切办法,来阻挠这些政策的推行。 这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 其难度,简直比自己松锦之战时,还要困难! 但洪承畴却决定全力以赴! 拼了命也要把这块硬骨头给啃下来! 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来把事情给做好。 毕竟太祖高皇帝,给的实在是太多了! 也不仅仅只是因为太祖高皇帝给的多。 还有一方面的原因,是他也想要努力的证明一下自己的能力。 让太祖高皇帝知道,在这几百年后的大明,还有他洪承畴这样一号人在! 让太祖高皇帝明白,他的眼光没有错。 他没有看错人! 他洪承畴值得太祖高皇帝如此对待,值得他托付重任! 洪承畴又岂能不知道,接下来如果他来主导做这些事的话,他的风评必然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甚至于会被诸多人,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将会想尽一切办法,来把他给除掉。 历来想要变革,触动了众多人利益的人,那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比如秦国时的商君,比如宋朝的王安石。 再比如本朝的张居正。 这些人,那都是有大能力之人。 都想要动手解决朝廷当中所存在的各种弊端。 同时也触动了众多人的利益。 和他现在做的事情,何其之像? 他很清楚自己做的是什么,也明白,一旦如此做下去,那再接下来很有可能就是万劫不复,千夫所指。 但那又能如何? 他洪承畴都已经是死过一次的人了。 之前都被鞑子俘虏,做出了那等卑躬屈膝之事,深受侮辱。 如今太祖高皇帝来到了这边,给了自新生,自己又怎能不用命? 就算是真的失败了,那也无妨! 无非就是一死而已! 如此,自己也能留一个好名声。 是非功过任后人评说。 他相信,倘若他真的努力去做这些事了。 世人的眼睛是雪亮的,肯定不会屈赖自己,会给自己一个公平公正的评价! 再想想他从太祖高皇帝那里,所得知的,按照原本的历史进程,自己将会做出什么事情来之后,洪承畴如此做的决心就更加的坚决了。 与其如同历史上那样,大明亡国以后,自己经过了一些事情站在了建奴那边,为他们卖命做事。 为建奴取代大明,立下了汗马功劳。 他更愿意将他的一腔热血,以及精力,都投入到让大明变得富强,重塑大明,重整河山的事情上! 内阁里的那几个阁臣,接到了太祖高皇帝让洪承畴入内阁的消息后,一个个心里都很不平静。 能够走到这一步的人,基本没有傻子。 想一想洪承畴和尚可喜二人,那天差地别的待遇。 再想想洪承畴在此之前,做出来的事情,以及所展现出来的能力。 这几人基本上都能明白,太祖高皇帝这里,是要着力培养洪承畴了。 对于洪承畴的这个待遇,他们里面的很多人,都是羡慕异常。 不过在羡慕的同时,也有不少人暗中长松一口气。 毕竟如今随着太祖高皇帝的显灵,很多事情都变得完全不一样了。 太祖高皇帝,需要的是那种能做事,敢做事的人。 他们这几人,对于大明忠心倒是不缺。 都有着临危一死报君王的信念和决心。 但是真的做起事情来,却要差得远。 平日里按部就班的做些事,倒也能够胜任。 可是现在,随着太祖高皇帝的到来,各种情况层出不穷。 太祖高皇帝天天都要整大活。 简直就是将他们给难为死了。 尤其是在看到了,太祖高皇帝那边弄下来的公文,准备推行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这些政策之后。 更是一个个愁的头发都白了。 只觉得无比的惆怅。 这事儿,是能这么做的? 这事谁敢这么做? 谁主导这事,那今后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结果也是在这等情况之下,洪承畴回来了。 并且还入了内阁。 那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自然是为之欣喜。 有洪承畴这个能力强的人在前面顶着,他们这些人就不必被赶鸭子上架,挑大梁了。 也不必沾染这么大的因果。 接下来,只需要跟在洪承畴身侧,敲敲边鼓就行。 也是因此,洪承畴刚来到内阁开始做事,这原本的几个阁臣,就对洪承畴很是热情的原因之所在。 在洪承畴问一些事情之时,一个个都特别的热心肠。 直接就将洪承畴当成了领头人了。 一切都以洪承畴为主。 洪承畴又岂能看不出来,这些人的心思? 不过对于这些,他倒也没有多客气,直接就笑纳了。 既然这些人一个个都怕担责任,不敢做事,缺乏担当。 主动的把这权力推给自己,让自己就去做。 那他洪承畴就站出来,挑这个大梁! 他们不敢做,自己做! 这些人在此时,一个个都只看到了危机,却忽略了这份危机下面隐藏着的巨大利益。 这件事确实棘手,一个弄不好就会万劫不复。 但若能够顶着这么大的压力,把这事儿给干成了。 那今后自己的权利,还有所享受到的荣耀,这些都必然会无限的放大! 自己甚至于都能够流芳千古了! 只要自己能够把这几件事干成,那在今后,自己的位置将会稳固如山! 就算等到自己没了后,将会如同张居正那样,被那些死灰复燃的士绅,对自己各种的指责,反扑。 那也没有什么关系。 今后那些看史书的人,会为自己平反昭雪,是非曲直,自在人心! 可以说这个时候的洪承畴,和之前的洪承畴完全是判若两人了。 …… “父皇,您这是要熬鹰了?” 武英殿内,韩成走了进来,望着朱元璋出声说道。 这个时候的韩成看起来,和之前相比瘦了一些。 最为明显的变化是,他那两个又黑又重的黑眼圈,特别的醒目。 韩成原本就熬不得夜。 只要熬夜,黑眼圈就特别的明显。 现在自从接手了宣传司的事情之后,也开始跟着朱元璋一起狂肝了起来。 明末这边的各种事情太多,而朱元璋又喜欢整大活。 在这种情况下,他也只能是跟随着朱元璋的脚步向前走。 一直到了现在,宣传司的诸多事情,终于有了大致的框架。 他也能稍微的松口气了。 看着眼前这神采奕奕,精神饱满的朱元璋,韩成都不由得感慨,暗自佩服。 这老朱果然不愧是历史之上,有名的卷王。 精力无限的超人! 他是真能卷啊! 自己的身体素质来到大明之后,通过经常锻炼,以及作息规律,以及很健康了。 更为重要的是,自己要远比朱元璋年轻。 正处在人的身体机能巅峰时期。 可结果,真的和跟着朱元璋的节奏走,各种处理政务做事情。 发现自己简直要被朱元璋给卷死了! 是真熬不过他! 这要过饭的人,身体素质就是好! 韩成在心里面,吐槽着自己的老丈人。 现在,他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为什么在废除丞相之后,太子朱标最终会英年早逝了。 就按照这个工作强度,把自己放到朱标的那个位置上,自己也一样要少活好多年,提前嗝屁。 这老丈人太能卷了,是真的太能卷了! 精力好的不像话! 自己只不过主要负责宣传司的事,就已经被卷成了这个样子。 而自己的老丈人,那可是直接统领全局,做出各种各样安排的。 诸多的事情都需要他来做,他来处理…… 韩成知道的很清楚,自己的老丈人每天只睡两个时辰。 甚至于有些时候,连两个时辰的睡眠都保证不了。 若是偶尔一两天,让他这样肝他也能成,能熬得住。 可天天如是的话,是真遭不住! 可自己是老丈人,每天都是如此,还精力无限。 当真让人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朱元璋抬头,看了走进来之后,已经毫不客气的自己找了一张椅子坐下来的韩成。 没有回答韩成的问题。 而是先看着韩成道:“你怎么搞的? 怎么眼圈这么黑?被人揍了? 不过是熬了一些夜,做了一些事儿,你至于成这个样子吗? 你可是一个年轻人,咋连咱都比不过呢? 你这身体也太不行了吧?” 听到朱元璋说出来的这话,韩成一时间都不想和朱元璋说话了…… “父皇,你可别这样说。 就你这份精力,是多少人都羡慕不来的。 一万、甚至于十万人里面,也不一定有你这样一个。 和你比真比不了。 这是个人的身体素质原因问题。和年轻不年轻虽然有些关连,但关联真没那么强……” 在这个事情上被老朱鄙视,韩成当真是无话可说。 比不过! 他是真比不过。 不服都不成。 人和人之间是真的有差距。 听了韩成的话,朱元璋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了。 显得有些得意。 似乎能在一些事情上,打击一下韩成,并得到自己的女婿的夸赞,就是朱元璋人生的一大乐事。 让他很是满足。 韩成对朱元璋的一些不着痕迹的夸赞,都能让朱元璋乐上很久。 超过许许多多的人,费尽心思所说出来的奉承的话。 眼前的这一幕,若是被末时空的其余人看到,那肯定一个个都会惊掉了下巴! 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他们怎么想都想不到,特别神秘手啊,又特别强硬,铁血无情说杀就杀。 说掀桌子就掀桌子的太祖高皇帝,居然也有这样的一面! 竟然有人,在太祖高皇帝身边有这么大的面子。 能让太祖高皇帝如此对待! 这位,可是妥妥的活阎王啊! 压住心中的这份小小的得意,朱元璋这才望着韩成开口道:“咱这确实是在熬鹰。 毕竟咱今后是要让他来挑大梁的。 既然要挑大梁,那自然是要多多的磨砺一番。 把最苦最艰难的事情交给他做。 这等事儿做起来最是锻炼人。 他若是能够把这事做好,熬过去。 今后前途必然不可限量! 再处理起其余的诸多事情时,都不会觉得有太困难。 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而且咱现在,也并不是说直接就撒手不管了。 咱在后面也会做出不少的事情来,给他做一个后盾,做个靠山。 有咱在,多少可以给他兜个底。 真的有些事情做不了了,咱这边也能出手,不至于让事情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再说,咱们终究还是要离开这边的,事情还要交给他们来做。 若是什么都让咱们冲锋陷阵,将其给做了。 那咱们离开之后,把这些交给他们,又怎么能放心? 没了这个时候的拼杀,咱们离开后,把这些交给到洪承畴手上,让他去做,他有真的能安稳的将之接下来? 真的会有很多人服他? 那不可能的! 所以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洪承畴在这件事情上出大力,挑大梁。 等到今后这些事情做成了,他的能力也锻炼了出来。 同时也会培养出来,不少得心应手的有用之人。 还会让很多人服他。 如此洪承畴今后做事情就方便了。 有这么一个能臣做事儿,那今后的大明肯定会变得不一样, 绝对能熬到下次的咱们再次前来……” 听了朱元璋的话,韩成点点头。 自己老丈人在这些上面考虑的还是很周到,很全面的。 这事情还真的就是如同自己老丈人,所说的那般。 既然他想要培养洪承畴,那必须要洪承畴来露面,来挑大梁。 “咱在今后,也要让慈烺多多的露露面,多做上一些情来。 今后在一些事情上,咱也准备以慈烺的名义来做,你觉得如何?” 韩成想了一下点头道:“父皇,你的这个考虑也是很正确的。 也确实可以逐步增加太子朱慈烺的影响力了。 乱世之时,虽然兵凶战危,很多事情都艰难。 可也是最能锻炼人能力的时候。 也更能在身边凝聚出一批,能征善战能力,超强的能臣干吏,猛将出来。 这个时候,也确实需要逐步让太子的朱慈烺出来做事儿。 咱们来到这边,虽然是为了挽救大明河山。 但是在今后,终究还是要将这方世界,交到他们手里。 太子朱慈烺在今后,也要挑大梁。 在这个血与火的动荡时期,得到淬炼的,可不能只是洪承畴。 太子也一样需要如此作。 只有得到了这档锤炼,才能够更加迅速的成长起来。 知民间疾苦,知道各种事情是怎么做的。 有能力,有手腕,也能够让手下的文武群臣信服……” 听到韩成在这件事情上,也是如此说, 朱元璋便点了点头,表示接下来就这么做。 也该让太子朱慈烺好好的做事情了。 到了这个时候,朱元璋在说出这话这话,已经表明他是准备开始逐渐的,将顶在前面的崇祯给隐去。 开始让朱慈烺走到前面来了。 对于崇祯皇帝,朱元璋最近一段时间,其实也一直在观察。 发现经过了这些事情后,崇祯确实是有一些进步。 但是这个进步,落到朱元璋的眼里,还是远远不够。 远达不到让他将着大明河山,交到他手里的程度。 从各方面来比较,他都比不上朱慈烺。 如今的太子朱慈烺,是越来越符合朱元璋的心意了。 既然这样,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肯定是要将太子朱慈烺给扶到前面来。 让崇祯安心的当个太上皇好了。 崇祯已经用十多年的时间,证明了他的能力,让人清楚的知道他确实不适合当皇帝。 既然这样,那朱元璋也不准备再从崇祯身上多费什么力气。 …… “父皇,这次一下子就将这三条都给弄了出去,会不会有些太猛了? 这天下的反应,必然会特别的激烈。 可别一下子玩脱了。 这个时候建奴,还有张献忠,李自成这些人都还在呢。” 说了这件事后,韩成望着朱元璋如此说道,多少带着一些担忧。 话说,该如何进行税收改制,朱元璋在此之前,是有咨询过韩成的。 同时又着重向韩成询问了摊丁入亩的三件事。 韩成都尽可能详细的与朱元璋说了个清楚明白。 按照韩成的意思,那现在其实最应该做的,就是摊丁入亩。 因为这这一项,是相对来说是最容易做的,阻力最小。 同时在做了之后,也能起到所想要的效果。 能让大明变得更好。 对现在的情况,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朱元璋考虑了一阵之后,却决定直接把这三条都给一股脑子全推出来。 就连韩成在得知朱元璋如此做之后,也同样是为之担忧,振动。 他太清楚一旦真的如此做了,将会产生多大的阻力。 朱元璋笑着摇了摇道:“无妨,崩不了。 没把鳌拜给斩了之前,咱或许还不会如此做。 在这样做的时候,会有所担忧。 可是现在,咱却没这么多的担忧了。 鳌拜死了,八旗兵也被咱这边直接给打的一败涂地。 老二老三他们这些人,在那边打的是真漂亮! 有了这一次的胜仗之后,多尔衮那边,绝对不敢再对咱们这里轻举妄动。 肯定会全力以赴的去对付李自成。 这就给咱们这边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安稳的时期。 咱们可以趁着这个时间,尽可能多的去解决自身所存在的问题。 同时咱这边,也会采取一些行动,尽可能的延缓李自成被多尔衮那边给灭掉的时间。 让李自成为咱们这边,多争取一些发展的时间。 在这样的情况下,咱们这里也就可以将很多的精力,都给放在处理内部问题上面。 完全不用担忧会被内外联合打破。 不同时面对内外两方的敌人,只是对付一方,咱还是很有信心的。 咱手里的这些兵,可不是白养。 这些人,接下来只管闹腾,只管造反。 造反造的越多越好! 咱正好可以把他们一股脑的都给送走,都给砍了! 把被他们所夺取了田地,这么多年所侵吞的钱财,全给再拿回来。 重新进行分配! 如此一来,诸多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说罢之后望着韩成道:“你小子,接下来还要再加把劲儿。 把你的宣传司再好好的捯饬捯饬。 多想出一些口号来,多进行宣传。 我发现你所弄出来的这东西,效果是出奇的好。 看起来你这边做的事,远没有拎着刀子砍人来的痛快。 可是那所产生的效果,可一点都不比用军队来做事情差。 军队是明晃晃的刀子,你这是软刀子。 有这一明一暗两把刀子一同发力。 咱就不相信,这些人能闹得起来,能把咱给颠覆了!! 论起杀人,论起对付这乱世,咱还真没怵过谁! 就他们这些人,看起来声势不小,人也不少。 可在咱看来,一个个都是肥头大耳的肥猪! 等着给咱送钱粮,送田产的!” 听了朱元璋的话,韩成心中的一些担忧也都消失不见了。 虽然从后世而来的他,有不少的事情都知道。 但是真的论起气魄上面,还真的是远远比不过朱元璋。 简直差太远了。 现在老朱这个做岳父的,都这么说了。 那自己只管跟着他做就是了。 大不了事情不成了,再返回洪武朝! 与朱元璋在这里也说了一些话后,韩成点从武英殿离开。 接着返回到宣传司去做处理事情,做出一些安排。 准备为接下来的三项政策实施推行,而作出相应的宣传。 尽可能的减少,这三项政策推行之时的阻力。 而朱元璋在韩成离去之后,坐在这里沉思了一阵儿,就让人把崇祯给喊过来…… “太祖爷,您找我?” 崇祯对朱元璋行了礼之后,望着朱元璋说道。 朱元璋点了点头,对崇祯道:“由检,这皇帝你别做了……” 崇祯:??!!!(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