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9章 大朝试的评审方式(2/2)
在没有决定最终的名次和等级之前,任何考生的试卷都不能开封。</p>
在这个时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很严,特别是最高等级的大朝试,为了杜绝阅卷官徇私,每张考卷的考生姓名都被遮盖。</p>
而且在送给评审官阅卷前,还要先誊写一遍,以防阅卷官认出考生的笔迹。</p>
不过出现像之前的那种情况,就要用原卷来比较。</p>
然而即使这样,考生仍然有办法与考官互通声气,使考官能大体判断出考卷是哪位考生的。</p>
不过这种情况一般都是提前通过气的,会在自己的答卷前用上某些特定的字词。</p>
阅卷时,评审官开卷一看即知是谁的考卷,一般很少出错。</p>
然而,这种默契有时也会失手。毕竟只是某些特定的字词,也会在别人巧合之下蒙上去的。</p>
在前朝的大朝试中,评审试卷时就出现过这种情况。</p>
当时的主考官阅卷时看到一张卷子,认定是他提前知会的人,于是将其点为会元。</p>
结果一唱名,却是另外一个人。这让主考官和很是懊恼,可是木已成舟,他也无可奈何,不过这种意外一般极少发生。</p>
不过大朝试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毕竟最终的结果由皇帝控。</p>
而且大朝试的前三甲,也是在发榜的当天,由皇帝亲自定夺。前三甲是在甲榜前十之中选出,由皇帝当场考核。</p>
也就是说,只要进入了前十,就有机会获得前三甲。</p>
之所以要由皇帝当场决定前三甲,这也是大朝试的一个传统。这来一样,可以显示出这是由皇帝钦点的状元,而且获得前三甲的人,也等于是天子门生,其他的豪门权贵,要息了拉拢前三甲之人的心思。</p>
在正式放榜的前一天,所有的榜单交由皇帝亲自浏览过后,由皇帝御笔亲自批示,这才算是正式生效。</p>
但是这个时候,各个考生的试卷依然没有开封。</p>
大朝试的试卷采用的是糊名制,就是每一个考生的试卷都是将其姓名和个人信息,用特定的纸张糊上去,所对应的都是只留下一个编号。</p>
糊上姓名之后的试卷,也不会直接进入各个评审官的手中,会送到一间特殊的房子当中,有翰林院的学生专门负责誊录下来。</p>
如果没有发生什么意外的情况,这些考生的试卷是封存起来的,这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评审官能够通过字迹认出考生的试卷。</p>
不过如果发生了类似于像王大人和李大人那种情况,关于各自推荐的甲上资格的争夺,就要调去原试卷进行比较。</p>
毕竟要想争夺甲上的资格,不仅仅文章要写的好,而且书法也不能差。</p>
虽然王大人根据试卷的内容,也能够猜出来他所推荐的那份试卷。但是只有当看到本人的试卷时候,才能够更加的确定。</p>
不过冷锋那份试卷上所展露出来的书法水平,也让王大人感到惊讶。</p>
喜欢兵王穿越到南宋,华山论剑我称雄请大家收藏:()兵王穿越到南宋,华山论剑我称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