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是攻打江南大营还是支援三河镇?(1/1)

伴随着陈玉成和李秀成合作的太平军攻破江北大营。 。 整个太平天国欢呼雀跃,大家猛的惊醒过来 。 “”原来没有石达开,我们太平天国还是能打胜仗的“” 为此洪秀全也极其高兴,他立马下奏折给陈玉成和李秀成。 让他们好好干,并承诺等拿下江南大营,就给他们封王。 李秀成和陈玉成一听到自己将被封王,高兴极了,封王那是何等大事。 要知道此时太平天国就两个王,一个是天王,一个是出走的翼王。 为了尽快封王,两人又开始商议,趁现在兵强马壮,而江南大营又近在咫尺。 。 太平军开始集结兵力,准备拔掉江南大营这个眼中钉。 江南大营也危在旦夕,清廷大将和春躲,张国梁,和冯子才躲在在江南大营里面瑟瑟发抖。 而且据可靠情报,太平军不断往江南大营方向集结,很明显目标就是拿下江南大营。 江北大营的丢失,江南大营就剩威胁南京的最后一支独苗。和春 张国梁 冯子材他们几个清军将领谁也不敢随便放弃,谁也不敢随便离开。 。 此时最急的而是远在京城的咸丰皇帝。 虽然日日有美女陪伴,可战败的奏折,从四面八方都堆在他的面前,他没有一天舒服过。 。 如今太平军拔掉了江北大营。 寝食难安的咸丰皇帝怕江南大营被太平军攻破,又怕太平军突然再次北伐,直逼京城而来,上次太平军北伐就把他搞怕了! 经过泸州会战,那是大失败整个东南部朝廷几乎没有人可以用 ! 。 咸丰没有办法只得不断催促湘军李续宾出发,率军进安徽,拿下泸州。 另一方面又可以牵制住攻打江南大营的太平军。 为此咸丰皇帝在10多天内给湘军李续宾不断下催战令。 湘军李续宾手下部队此时已经两年多未曾休息,大家都疲惫不堪。 如今战况紧急,湘军李续宾不得已,又再次领兵出征。 。 到9月底 李续宾部攻陷太湖,太湖太平军被迫撤往安庆。 清军另两路人马多隆阿和湘军猛将鲍超则率军直逼安庆。 清军来势汹汹,眼看安庆保卫战又要打响! 不过安庆拥有2万守军,清军也不是说说拿下就可以拿下。 。 但此时李秀成和陈玉成正在为拿下江南大营做准备。 可就在这时另一路清军人马湘军李续宾部的清军突然从太湖北上。 太平军根本就不知道清军的作战路线,以为湘军李续宾的清军目的是泸州。 为了以防万一,陈玉成派太平军将领黄文金部开始向泸州增援。 李续宾部清军想要拿下泸州,困难很大 中间要经过潜山,桐城 舒城 三河镇 等大大小小七八个城镇。 三河镇是太平军泸州和安庆的连接点,也是太平军粮草军械的物资基地。 如果湘军一旦拿下山河镇,那么必然会切断泸州与安庆之间的联系。 不过陈玉成和李秀成根本就不担心,清军李续宾部离泸州和三河镇距离长达300多里。 而且中间还有十几个城镇是太平军驻守的,就算湘军兵力再猛,总有一个城镇拦得住清军吧。 就算拦不住,清军一个一个的攻这些城池,最少也要两个多月的时间。 一支部队一举突破十几个城镇,达到最终目的,放在中国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 李秀成和陈玉成他们还是继续把精力放在了江南大营这边。 湘军李续宾的手下战力是湘军精锐中的精锐,共计8000人。 其中有6000人是精锐的广西老兵。 这批人曾经啃下过武昌城,拿下过九江城,搞死过防守大师林启荣的狠部队。 其实湘军李续宾一开始的作战目标就是三河镇, 拿下三河镇不仅可以一举切断泸州和安庆之间的联系。 又可以将安徽地区太平军所有的作战物资给一举缴获。 可湘军李续宾也知道可想要拿下三河镇,必须行军几百里,孤军深入,而且中间还要连续攻破好几个太平军镇守的城池。 这样的军事行动计划其实是非常困难的。 所以湘军李续宾这次作战有带点赌的成分。 但为了完成任务,湘军李续宾还是咬着牙坚持打下去。 湘军李续宾的湘军精锐作战也的确勇猛,他们从江西出发 仅在一个月内攻破潜山,同城,一路势如破竹。 舒城和三河镇危在旦夕。 湘军李续宾的进展这么神速,是让太平军没有料到的。 这下陈玉成和李秀成的太平军将领已经看懂了清军的作战意图。 原来他们是想拿下三河镇。 湘军兵锋直指舒城和三河镇了,大有风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太平军三河镇的守将叫吴定规,在湘军进入安徽之时,他就预感清军绝对会攻自己,只是不知道何时。 随着湘军攻破桐城,兵峰直指舒城,他就十分确定这股清军是气冲冲的冲自己来的。 。 而且三河镇太平军守将吴定规也知道这股清军十分难缠,他们是打下过武昌城,啃下过九江城的清军部队,战斗力十分强。 太平军守将吴定规于是一天连续发好几次告急文书送到陈玉成那里,请求陈玉成派兵支援。 是拿下江南大营再说?还是支援三河镇? 。 李秀成和陈玉成发生了第一次激烈的分歧。 李秀成从战略考虑,他认为应该放弃进攻江南大营,立马调兵支援三河镇。 他的意见是:如果清妖攻下三河镇,泸州将会不保,泸州可是安徽的省会,泸州一旦不保,整个安徽将会被清廷所控制。 而陈玉成则认为,江南大营近在咫尺,而已经在附近集结了十几万军队,拿下江南大营几乎是唾手可得。 再说拿下江南大营,天国的首都也会解围! 双方在会议上发生了激烈的争吵,双方也不让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