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1章 撤军(1/1)
在贺跋部士兵们的心中,原本见到楚喆竟然如此窝囊,自然下意识轻看了楚国的士兵,认为他们都和楚喆一样,不过是一群废物而已。 可是在第一轮冲锋之后,他们就意识到,这些在他们看来毫无战斗力的士兵们,实力竟然丝毫不弱给他们,自然让他们感到备受挫折。 “废物,一群废物,谁准你们撤下来的,还不快给我杀上去?” 贺跋野气得破口大骂道,让贺跋部的士兵们一阵面红耳赤。 倒是魏尘香看出了一些端倪,沉声道:“贺跋族长不必如此愤怒。” 随后又对贺跋部后方坐镇的几名将领提醒道:“楚国能够作为中原第一大国,绝不是那么简单,哪怕他们的皇帝和太子都是彻头彻尾的白痴,但他们的实力也绝对不可小觑。” “传令下去,凡是斩下楚国百夫长军官人头者,赏银一百两,千夫长人头赏银一千,谁若是能取下楚国大将的人头,我愿将其收入帐下,做我的随从。” 魏尘香一番话下去,很快传遍了贺跋部大军,原本有些浮躁的军心,也随后变得稳定许多。 是啊,虽然楚国的皇帝虽然是个废物,但不代表楚国的军队就拉垮了。 不然他们也没资格入主中原。 这一幕自然也落在了楚嬴的眼里,让他的表情变得凝重起来。 敌人强大不可怕,可怕的是一个强大的同时还十分冷静的敌人。 这魏尘香不仅实力让人捉摸不透,而且对楚国和他手下兵力的认识也十分清楚,更是知道楚国的弱点在什么地方,这样的对手才是最难缠的对手。 但最让他不解的还是魏尘香所说的最后一项奖赏。 按照前面的计算方式,若是能斩下大将人头,应该是奖励一万两银子才对,难道说只是做一个女人的随从,竟然比一万两银子还要诱人? 还是说,这女人只是一个随从,就有资格对标楚国掌控万人的将军? 看贺跋部士兵们的神情,对这一项也并没有任何异议,反而显得颇为兴奋。 “你们可有人知道这魏尘香是什么人?” 楚嬴思索半天,也没从脑海中找到这么一号人物的记忆,不禁朝着左右询问。 但不管是晁逊还是石虎都只是摇头,他们对辽右的势力并不了解,连楚嬴都不知道的事情,他们自然更不会知道、 “看来,只能等回去之后,再去打探此人的消息了。” 楚嬴深吸口气,沉声道:“今日一战看样子很不简单,传令下去,让朝天军做好准备,随时出战!” 与此同时,在经过一番调整之后,贺跋部大军已经发起了第二轮冲锋。 可是和之前相比,他们少了许多放肆,只要仔细观察就能看出,那些士兵在冲锋之时,都留了几分余力,用来应对突然出现的意外情况。 楚喆的表情难看至极,双方第一轮冲击,虽然挡住了敌人的攻击,却并没有占到太大的便宜,而魏尘香在说了几句话之后,贺跋部的士兵立刻如同换了人一般,战斗力大幅提升。 “混账,竟敢如此轻视本宫,传令下去,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将魏尘香被本宫活捉。” 他顿了顿,似乎觉得自己这个命令没什么吸引力,又补充道:“凡是活捉魏尘香之人,本宫赏银一千两,准其作为本宫左右随从。” 原本只是气急败坏的一番话,却突然提醒了一直在沉思的楚嬴。 他忽然眼前一亮,想到了什么。 这一仗从上午打到下午,足足持续了两个时辰,等到太阳高照的时候,地面上早已经布满了尸体。 双方都杀红了眼。 贺跋野看着地上的尸体,心疼不已,可眼中没有丝毫惧色。 他知道,如果自己想坐上萧氏部如今的位置,就必须要付出这些代价。 当初萧氏部可是和楚嬴血拼到底,哪怕最后向楚嬴投降效忠,但也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所以他做了这么久的商城主事人,才没有其他人提出意见。 可就在这时,楚国大军却突然开始撤退,而且撤退的速度极快,连前方还在交战中的部队都没有反应过来。 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反而打乱了贺跋野的思绪。 “族长,敌军突然后退,我军是否继续追击?” 面对手下将领的提问,贺跋野却没能立刻给出一个回答。 但还没等他说话,魏尘香已经给出了答案。 “不必了,我此前深入顺城,打探过他们的底细,如今顺城周围还有三万兵马驻扎,皆是精兵良将,我们继续追击,一旦被他们仗着地利优势围杀,定会全军覆没。” 贺跋野的眼底闪过一抹不甘心的神色,自己这一仗占尽优势,若是以往,肯定要乘胜追击,杀入顺城中大肆劫掠一番。 不过魏尘香的一句话,却点醒了贺跋野。 “别忘了,那银狐公子还有他的部队始终在一旁盯着呢,你确定还要追上去么?” 话音刚落,贺跋野顿时打了个哆嗦,原本脑海中的念头立刻烟消云散。 “是,传令下去,所有人撤军。” 虽然楚嬴的身后,也有一万部队,但给贺跋野一万个胆子,也不敢在人数对等的情况下去找楚嬴的麻烦。 这可不是他窝囊,而是整个辽右用鲜血换来的教训。 楚嬴初到顺城的时候,就凭着手中极少的兵力,顶住了辽右的全力进攻,虽然后面用了一些手段才使得辽右内部出现矛盾,不能合力进攻。 但谁也不会怀疑他的用兵如神。 楚嬴初到顺城的时候尚且如此,如今在顺城经营了一年时间,他手中的一万人,又会是何等威力? 贺跋野不清楚,但也不想知道。 而与此同时,楚国军营后方。 从大战开始,楚喆就一直关注着他手中兵力的伤亡情况。 贺跋部的大军来了接近三万人,而他只带了一万人出城,他肯定不愿用手中的兵力跟贺跋野交换。 所以哪怕身边的人再三劝阻,但在伤亡人数达到三千的时候,他还是毫不犹豫的下达了撤军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