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也有喜事(1/1)
李月英的健康状况稍好,偶尔能坐着,她便利用这段时间来教授石全。 母子俩倒是饿不着,除了政府救济,社会爱心公益机构也会定期送来米面粮油和一些旧衣物。 邻里邻居时不时地送些食物和用品。 舅舅李明偶尔也来看看母子俩,带些水果点心。 石全是吃饱穿暖就行,从不挑三拣四,母子俩的日子倒也过得去。 石全被李月英禁足在家,怕他出去被人欺负,当然更怕他欺负别人。 石全倒是显得无所谓,学习累了,就有什么玩什么,最开心的就是抓小强(蟑螂),把小强当宠物养着。 李月英看到,只是摇摇头罢了,并不过多管束。 学习方面,让所有人感到惊讶! 仅用一年时间,石全就将小学课本学完,并能倒背如流,没有什么题能难得住他。 马主任抽空来家给他上过几堂课,可是,没过多久也就不来了。一是他真的很忙,二是没什么可教的了。 母子俩闲来无事,李月英尝试着教石全初中课程。 之所以说尝试,是因为李月英也就高中毕业,现在的初中课程,她自己也未必都能弄懂。 初中教材都是舅舅李明送来的,满满一大箱子。 舅舅有一女儿,名叫李丽,比石全大6岁,已上高中,初中课本已经没用。 李丽学习不怎么地,小小年纪就知道臭美,课本一点也不珍惜,巴不得拿走,在家还占地方。 学习进度是一日千里,又是两年时间,石全将全部初中课程学完。 学的怎么样,没人知道,李月英也不能确定,但感觉上是没什么题能难住石全。 仅用了三年多时间,石全就学完了小学和初中课程,这不是天才是什么! 李月英更加坚定地认为:自己的儿子不傻! 可是,石全的性情却没什么变化,依然与正常人不同。 整日里无忧无虑、无欲无求、不争不抢,不知道干净埋汰,就连受伤也不知道疼。 小孩子常常会哭闹,他只知道傻笑。 但说他什么都不懂,他又知道谁亲,谁对他好。 见到周翠娥夫妇和舅舅李明时,会表现的异常亲近。 继续学习高中课程,李月英就力不从心了。 不仅仅是她的水平有限,她的健康状况也不允许。 她可谓是浑身是病,心肝脾胃肾,没有一处没有毛病,最重的是肾病,肾小球肾炎引起的尿毒症,伴有尿毒性支气管炎、肺炎,已近晚期。 李月英是下岗女工,没有收入,更没有医保,只能买些便宜药吃,维持着了事。 至于去医院治疗,透析换肾,她想都不敢想。 下肢浮肿的厉害,下床很难,尿血咳血是家常便饭。 按照她的意愿,就是放弃治疗,药都不吃,不愿意再受罪,一走了之,一了百了。 可是石全还小,她不放心、她不忍心,留下可怜的儿子,独自一人在这世上,何况这孩子不太正常。 她现在想的就是能多陪石全一天算一天。 “儿子绝不是平凡的人!” 这个念头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在脑中,但她坚信这一点!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现在的家务都是石全在做。 做的怎样?其实很好,像模像样,屋子收拾的干干净净,饭菜做的香甜可口。 只不过常常会做饭做到半截,突然就玩上了,饭菜做糊是常事。若非李月英盯着他做事,有几次差点引起火灾。 苦难的日子也有喜事,石全十一岁那年,他家所住的家属楼终于动迁了,搬入了崭新的回迁楼。 乔迁新居的过程是一帆风顺,原因是舅舅李明动用了些特权,并包办了全部过程,母子俩是拎包入住。 按照规定,石全家两口人,只能得到最小的房子,也就不到50平,一室一厅,还得参加摇号来确定楼层和单元。 李明在市房产局管理科当科长,说句话是相当好使,没有哪个房地产商不给面子。 提前安置不说,还超标准分给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面积70多平。 房地产商绞尽脑汁讨好李大科长,考虑李月英的身体状况,安排在一楼,只是位置略差,靠冷山,俗称把东山。 同时,周翠娥也借了点光,象征性补了点差价款,同样是超标,安置在石全家对门。 帮助周翠娥,自然有李明的想法,他只有李月英这么一个姐姐,他不管谁管。 周翠娥夫妇是热心肠,对石全也很好,安排在姐姐家对门,可以省去他许多精力。 回迁房都是清水房,石全家则是简简装,也就是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装修。 这是李明的意见,尽到了当弟弟的责任,能让姐姐母子俩居住就可以啦。 至于装修费用吗,当然是开发商出血了。 开发商自然不傻,花这点钱不亏,在房产管理科办件时不被刁难,什么都找回来了。 新房子虽然简陋,可比家属楼强上百分,干净明亮,空气清馨。 搬入新家,看哪都顺眼,李月英的憋闷感似乎好了许多,整个人也有了精神头,笑容重新浮在了脸上。 两个房间,自然是母子俩一人一间。总不能像在家属楼那样,母子俩睡在一个被窝。 孩子也老大不小了,该有他自己的房间。 让他独自去睡,这是李月英的想法。 有了自己的房间,有了自己的床,石全依然挤进李月英的被窝里,死活不自己睡,小手还得摸着母亲的乳房,才能憨憨的睡着。 理由是:“自己睡,睡不着,害怕。” 李月英无奈,只能由着他。 日子虽然清苦,可也有一番温馨和安逸。 时间总是顺流而下,生活却需逆水行舟。 转眼间,石全的小学生涯即将结束。 考虑到石全家的特殊性,还有舅舅李明的关系,以及马主任的努力,学校安排到家里对石全进行单独的毕业考试。 学校只派了马主任和一个名叫张为民的体育老师过来,毕竟要在学生的档案中记录下成绩,大家都是心知肚明:这场考试只是走走程序。 因此,这个特殊的考场气氛显得十分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