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清苑县最焦急的人:前大明通州总兵张汝行!(1/1)
天亮前最黑暗的黎明时分,大顺右营制将军刘希尧被护军都尉李梁从睡梦中喊醒。 “将军,不好啦,咱们被明军包围啦。” “啥?你说啥?”刘希尧猛然从床上弹起。 惊问:“昨夜军情:明军大营,不是毫无动静?保定城,不是四门紧闭?” 李梁也万分无奈:“将军,咱们被骗了。刚才末将查清了,东门、西门、北门三门,已经被明军围得水泄不通。” “眼下,只有南门,没有发现明军。” “李梁,城外来了多少明军?” “将军,天太黑,密密麻麻、人喊马叫、敲锣打鼓的,末将一时,无法查清有多少人。” “不过,听那阵势,至少有十万人。” 李梁大着胆子回话,刘希尧却不屑一顾。 “才十万?” “慌个逑!” “李梁,你也是身经百战的人了,十万明军,就把你吓成这样?” “这……” 李梁原先也不怕,只是师老兵疲,右营大军的士气,被磨没了。 这几月来,连战连捷、势如破竹的大顺军,一直走下坡路。闯王百万大军,折戟北京城,还被一路追杀,赶出了大同。 左营、右营二十万大军攻保定,硬是没攻下来。 更糟糕的是,刘芳亮左营十万大军,也撤往太原,去助李自成,对抗吴三桂。三月过去了,杳无音讯。 如今,整个京畿重地,就只有右营一支孤军,守着这座清苑小城,作为大顺军前出的据点。大军粮饷,还要从真定府、顺德府、彰德府运过来,损耗极大。 刘希尧几番请示,李自成、牛金星均不许撤往石家庄。 这些内情,护军都尉李梁,比谁都清楚明白。所以,明军围城,他才如此惊慌失措。 刘希尧从床上站起来,一把推开护军都尉李梁。 怒道:“他是十万大军,俺也是十万大军,有什么好慌的?” “兵法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他们想一对一攻城,那是找死。” “呵呵他们想死,就让他们来吧。” 看刘希尧气定神闲、胸有成竹的模样,护军都尉李梁这才松了口气,急忙请命道:“将军,末将这就组织将士们,上城御敌。” 刘希尧哈哈一笑:“这就对了。” “李都尉,本将军再给交个底。昨日,本将军才收到兵政府尚书俞上猷的飞鸽传信,大清摄政王多尔衮已亲率主力大军入关,兵围遵化城。” “我也跟你打个赌,明军精锐,肯定在遵化方向,绝不会在保定方向。” “这些,不过是刘泽清手下那群山东草包,不用惧他。” 李梁大喜:“将军,末将知道了。他们来多少,俺就杀多少。保准叫他们有来无回。” “好李都尉,为本将军着甲。” “末将遵令。” 李梁急忙拿起甲胄,立马帮刘希尧着甲。 刘希尧穿戴甲胄完毕,李梁都尉又立马从剑架上,取下刘希尧的宝剑,双手捧着递上。 “轰……” 突然一声剧烈炸响。 “当……” 刘希尧伸手刚接剑,竟被一炮之声,惊掉地上。 “谁打的炮?”刘希尧一惊! “将军,肯定是明军,是北门打来的炮。” “轰……” “轰……” “轰……” 紧接着,无数声炮弹爆炸声再次炸响。在黎明前最寂静的夜里,尤其震耳欲聋! “将军,红衣大炮开花弹” 刘希尧一愣:“山东兵,怎么会有红衣大炮?” “将军,有可能是保定城里边的。” “屁话,保定城的,先前都用完了。” “轰……” “轰……” “轰……” 无数爆炸声,越来越密集,还是来自北门方向。 “将军,不好啦,明军主力来了” 刘希尧和护军都尉李梁纳闷、诧异间,北门守将赵阳慌张来报。 刘希尧一步冲上前,一把抓住赵阳:“赵阳,哪来的明军主力?” “刘帅,明军神机营出动了,北门外,架起了10门红衣大炮。” “开花弹,堆得小山也似,至少有上千枚。” “啊这么多?” “刘帅,一定是狗皇帝御驾亲征,把明军三大营主力都带来了。” 刘希尧坚决摇头:“不可能不可能多尔衮入关,狗皇帝怎么可能来保定。难道,他不要北京城了?” “刘帅,东门、西门、北门,都被围起来了。” “还有,东厂对东厂太监也出动了。” “啊真有东厂太监?”刘希尧大惊! 赵阳点点头:“我见过太监,没胡子,还穿着飞鱼服,披着黑披风。” “奶奶的真是狗皇帝御驾亲征。”刘希尧大口喘着粗气,他第一次感到,形势不太乐观。心中,愈发焦急、烦闷。 此时,清苑县城中,还有一个人,比主帅刘希尧更焦急! 他就是,三个月前,才投降闯贼的、大明前通州总兵:张汝行。 张汝行,应该是大明最倒霉的总兵之一。 才刚刚投降闯贼,本想着当一回从龙之臣,旧朝、新朝,大明、大顺,横跨两朝永不倒。 谁知,还没打进北京城呢,闯王就败退了。 本想着,建奴大军入关,与大顺军夹击南北夹击大明。谁知,一向天下无敌的建奴,突然间,又被狗皇帝打退了。 这回好了,崇祯皇帝御驾亲征,兵围清苑。 其他人都可以投降,包括刘希尧也可以投降,都能受优待,可唯独他张汝行不行。 即使崇祯宽宏大量,能饶了他。可大明那些个御史,文官,也绝饶不了他。 “刘帅,崇祯皇帝来了崇祯皇帝御驾亲征来了” 张汝行拿着一封劝降信,慌慌张张跑进来。 “张总兵,慌什么慌?这不是,还没打进城么?”刘希尧有些不满。 “刘帅狗皇帝命人射进来劝降信城内到处都是” “如今,将士人心慌慌……不可不管啊!” “劝降信?” 刘希尧一怔,一把夺过张汝行手里的劝降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