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荀彧(2/2)

再者,如今太傅及以下,袁绍五十余口尽丧于贼子之手。将军与那董贼不仅有国仇,更有家恨,以此二者,盟军如有不肯出兵者,那便是将军不共戴天的敌人,将军正可斩其首级以震军威,何愁上下不能同欲!”</p>

“哼!”逢纪被荀彧公然反驳,再度出言,“文若先生这番话,先是指责将军不忠不孝,接着又妄图借将军之手挑拨联军内乱。先生此番言论,除贼乎?助贼乎?莫非慈明先生骤然登至高位,连带荀家上下也对董卓心存报恩之心?”</p>

“你,小人——”荀彧闻听此言,胸口起伏不已,拳头紧握,若非身旁荀谌将其拉住,恐怕二人早已动起手来。</p>

袁绍这时才开口道:“元图不可胡言,文若乃谦谦君子,断无此般肮脏龌龊之念。慈明先生更是国之重臣,士子典范,京中传言,恐怕多为贼子讹传,诸位且不可以假为真。”</p>

“将军教诲极是,是在下口无遮拦,这便向文若致歉。”逢纪说着,便对着荀彧拱了拱手。</p>

袁绍见此,继续说道:“只是,兵者,国之大事也。绍身为联军盟主,一言一行自当唯谨唯慎,唯恐有一兵一卒之失,以负豪杰之所请,忠贞之士之所念。如今绍为叔父之死而心忧不止,焦虑之下,唯恐决策有失。出兵之事,还请诸位细细思索,言以利害,着成文章交予我知。除此之外,绍必以书信至酸枣,说服联军诸公共同出兵。请诸位贤士相信,除贼复仇之心,忠贞报国之志,绍必不落后于任何一人。”</p>

“将军/盟主英明,除贼兴汉,我等义不容辞。”</p>

荀彧见袁绍此番推诿之言,还想再劝,此时,却又一人来报。</p>

说冀州牧韩馥听闻太傅袁隗之死,特派麾下别驾沮授前来慰问,另外,还要与盟主商量粮草一事。</p>

袁绍闻言,便驱散众人,各自归营,又以沮授贤名,亲自出门迎接。</p>

……</p>

数日后。</p>

天气一天热过一天,荀谌穿了一件单薄的儒衫就来到荀彧处。</p>

荀彧这伏案埋在书案上,不时眉头紧锁,似乎在思考些什么。</p>

</p>

四周香气弥漫,令人心旷神怡。</p>

“文若又找到什么典籍,竟看得这般入神?”荀谌浅笑问道,一边说,一边探头看了起来。</p>

荀彧抖了抖竹简,说道:“南边曹操派人给袁绍送来一份军略,建议袁绍率河内大军兵临孟津;然后由他们攻取成皋(虎牢关),占据敖仓,将轩辕关、太谷关这些险要之地全部占领;最后,由袁术率领南阳大军进军丹、析,攻入武关。这样一来,必定震动三辅,名动天下!”</p>

“文若什么时候也对这种行军方略感兴趣了?”荀谌笑道。</p>

“军略之道,我差公达多矣,更何况友若呢?”荀彧自谦道,“不过看友若这般言语,是觉得此计不行?”</p>

荀谌摸了摸下巴,摇了摇头说道:“若是曹操在天子身边,能够说服天子发布诏令,那此策至少也有五成的把握;若是曹操是盟主,能够说服盟军诸将,那此策至少也有三四成的把握。可惜曹操两者都不是,此策虽然只有短短百余字,但战线过长,涉及兵员粮草过多,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很可能导致全线奔溃。张邈刘岱等人不会同意这么做,曹操之所以把书信送到盟主这,就是为了希望袁绍以盟主的威望促成此事。”</p>

“真是可惜!”荀彧叹气道。</p>

“如何可惜?难道文若觉得盟主一定不会答应?”荀谌问道。</p>

“友若何必明知故问呢?”荀彧反问道。</p>

……</p>

喜欢冒名刘辩:三兴炎汉请大家收藏:()冒名刘辩:三兴炎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