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哈拉浩特(1/1)

导游老阿姨讲的梁太后藏宝洞,对于别的游客来说,听一乐呵,但对于盗墓贼来说,老阿姨讲的就是盗墓说明书。 不得不说,有些宝藏的信息,只有在当地有流传。 比如成都的张献忠宝藏,还有那首在四川地区流传的童谣“石牛对石鼓,银子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尽成都府。” 我相信导游老阿姨说的藏宝洞不是空穴来风。 参观完王陵,我亲眼看到四驴子带着美女大学生上了出租车。 王八操的。 看着四驴子离开的背影,花木兰有些伤感,她道:“好羡慕那些大学生。” 我小心问:“对了,一直都不知道你什么学历。” “二年级。” “大二?” “初二。” “嗯,挺好,比我学历高。” 四驴子去谈一段简短的爱情,我们没地方去,所以返回了宾馆,我开始研究卫星地图,既然有藏宝洞,那十有八九得在山里面。 可结果令人失望,银川东面是一片沃野,南面是良田,北面是沙漠,西边是贺兰山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东西跨度二十公里左右,一半属于宁夏的银川,一半属于内蒙古的阿拉善盟。 看完地形图,我有一种错觉,姚师爷他们不会是去阿拉善了吧? 阿拉善再往西边就是额济纳旗的黑水城。 花木兰问姚师爷他们是不是去黑水城了? 我觉得不可能。 黑水城早就被科同志搬空了,现在还是景区,从盗墓的角度来说,那不会有好东西。 在西夏时期,黑水城也不是一个繁华的城市,那时候叫做黑水镇燕军司。 黑水镇燕军司主要的作用就是戍卫和守护西夏的交通枢纽。 戍卫好理解,主要对抗鞑靼和契丹,除了黑水镇燕军司,西夏北部还有黑山威福军司,两个军司都是为了防止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劫掠,除此之外,西夏的东南方向还有四个军司,专门劫掠北宋。 交通枢纽有点说道,因为黑水城地理位置比较好,黑水城旁边有个湖叫做居延海,居延海的水是祁连山脉的融水通过黑河(已干涸的额济纳河)汇入。 从黑水城出发,沿着黑水逆流而上可以到达张掖。 张掖有个横穿祁连山的隘口,在古代是河西走廊的重镇。 西夏被灭后,蒙古建都哈拉和林,也就是今天的蒙古国乌兰巴托,当时蒙古贵族想要去青藏高原,也得通过黑水城,所以元朝重建黑水城,也就是后来的哈拉浩特。 蒙古贵族信奉藏传佛教,需要去青藏高原朝圣,从哈拉和林出发,黑水城是必经之地。 所以,黑水城从某种意义上,只是一个军事和交通的要塞,而且还被科同志挖掘过,对于盗墓贼来说,那不会有好东西。 西夏的首都是银川附近的兴庆府,黑水城和兴庆府的关系,可以理解为今天的山海关和北京的关系。 一个是交通要道重镇,一个是国都,两者的规模等级差了十万八千里。 所以,我觉得姚师爷他们不会去黑水城。 那么姚师爷他们是为了兴庆府? 也不可能,当初成吉思汗大军攻破兴庆府的时候,蒙古无差别屠城,值钱的东西都被蒙古大军洗劫一空,连西夏王陵都被挖了,西夏遗址上基本上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了。 科同志挖黑水城所获之物大多都是古代书籍,这东西有历史价值,对于我们盗墓贼来说,没有经济价值。 (敲个黑板:许某人不是在写历史水字数,想找大墓,必须得研究历史,古代都城,诸侯封地,这些历史辉煌的地方才有值钱的大墓,假如大城市铁岭随便盗墓,那盗墓贼去挖吧,一挖一个不吱声。) 听完我的分析,花木兰的表情十分难看,她扭曲道:“听你这意思,姚师爷他们的目标不是西夏。” “我觉得不是西夏,最起码不是都城和陵墓,你觉得姚师爷他们的目标是梁太后的宝藏吗?” “为了个宝藏,能召集那么多高手?连我狗哥都入不了局的队伍,他们想要找什么?” 我瞪了花木兰一眼,这小丫头是在拐弯骂我,也是,许某人在盗墓行内就是个杂碎。 “妹子,你想想,西夏的文物不值钱,对吧。” “对,元朝没给西夏修史,没有史料映衬的古董确实卖不上价。” “是吧,那么是不是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姚师爷他们找的东西不是西夏的东西。” 花木兰点了点头道:“不是西夏的东西,还能是什么?” 下一秒,花木兰像触电了一下,她道:“商朝的东西。” 我心里也是这个想法,不过商朝的东西和九门想要的东西是矛盾的,九门想要长生,商朝的东西不可能让人长生,要不然,商纣王现在还活着呢。 一顿分析下,事情又回到了原点,九门想要什么?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花木兰分析道:“我觉得九门不傻,他们知道长生不可能,召集队伍肯定是开一个大墓,或者是大宝藏。” “有可能,名义上找长生,通过上层关系释放监狱的盗墓贼,然后九门用这个队伍开大墓。” 花木兰咋舌道:“也不可能吧,能把囚犯放出来,九门的队伍里肯定有上层人的监督才是,九门不敢杀监督的人吧。” “打不过就加入呗,假如你是个清朝的狱卒,监狱长让你带人去给权贵收苞米,收完苞米,权贵还想让你安排人把水稻收了,可监狱长没让你收水稻,这时,权贵塞给你一千万,你会不会私下把这个事给干了?” “肯定会呀。” “对呀,只要给够银两,那监督的人可不就是九门的看门狗。” “有道理,那他们想找什么墓?” 我想了想道:“我还不知道,不过我觉得九门突然出现在银川,目的就是给地理协会下套,九门想盗墓,上面的人不管,可还有地理协会这个同行也插一脚,对吧。” “嗯,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