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0章 空印(1/1)
张若麒这次带着重大的使命前来金海镇,当然不会是空手而来的。 他虽然没有给杨振及其部将们带来一石粮、一门炮、一杆火枪,但是却给杨振带来了杨振最渴望的东西。 现在的杨振手上又有了崇祯皇帝御赐的,并且已由兵部签印俱全的空劄三百函。 而且跟上次移防金海之前崇祯皇帝封赏他的时候几乎是一模一样,三百函空劄当中有协守总兵空劄五,副将空劄十三,参将、游击、都司、守备空劄各二十,营兵千总空劄七十二,营兵把总空劄百三十,足够杨振奖励有功将士了。 所谓空劄,就是在人事任免的文书上面,预先盖上兵部或者吏部的签印,需要用时再填写上具体内容,比如任免的人员姓名、就任的具体职司以及任职的具体地点。 这种事先备好的用了印的空白文书,本来是不允许出现的。 明初洪武年间,大明朝就曾因此发生过一桩牵连很多人并令很多人人头落地的空印案。 但是洪武以后,这种事情依然没能杜绝,到了万历以后就更是屡见不鲜了。 原因就是大明朝的总体行政效率不高,而朝廷和地方的各种事务又非常繁琐。 那些涉及到官员任免、武将选拔的事情,如果是在京师发生的,一切都好说,到部核验,验明正身,然后发给敕印官凭,也都容易一点。 可是对于那些身在九边诸镇或者说边疆地区的文官武将的任免、拔擢、转迁问题,就很麻烦了。 如果是太平年月,哪怕是边疆地区比如辽东,比如云贵,比如甘宁等地,也可以勉为其难千里迢迢入京接受核验,然后领取敕印官凭。 然而一旦到了战时,类似辽东、云贵、甘宁等地,不仅道路阻隔难行,而且形势瞬息万变,不可能再按部就班一个个跑到京师接受核验,然后领取敕印官凭,然后再折返回去接着打仗。 遇上这样的情况,文官的情况还好说一点,毕竟没有那么紧急,可是武官的任免、升迁与调转,可就麻烦大了。 于是给钦差、总督、巡抚们的空劄,就又渐渐出现了。 到了明末崇祯年间,这样的问题当然是越来越严重,以至于到了总兵满地走,副将多如狗的程度。 比如辽西,屁大点地方,几乎是一地一总兵,一城一总兵,最后城池分完了以后,干脆一营一总兵,一堡一总兵。 包括其他的边镇也一样,以往都是一个镇守总兵,下面几个协守副将,然后有几个分守参将,这就已经了不得了。 但是现在,同样一个边镇,下面分作了几个协,每个协都有了总兵与副将了。 当然了,这也是眼下的大势,朝廷除了能够拿出这些东西作为对有功将士的奖赏之外,也实在拿不出其他东西来了。 比如这一次,崇祯皇帝好不容易下了狠心,从前首辅薛国观的家里抄出了十几万两的银子,可是还没有捂热乎就叫丁启睿、杨文岳给要了去。 原本打算给杨振所部兵马多少补发一点欠饷,多少发放一点赏银的崇祯皇帝,一番分派之后发现无法兑现。 于是也只好捏着鼻子在杨振麾下武官的晋升上面大放水了。 毕竟现在正是用人之际,金海、登莱二镇兵多将多,而且战事连绵,若不破例升赏,破格任用,谁给你继续卖命呢? 对此,杨振正是求之不得,他叫人送往山海关兵部分司的捷报里,就有这样的意思。 所以,杨振也不想故作清高,或者固执地违拗这个大势,对他来说,既然已经如此,那就顺其自然好了。 当然了,崇祯皇帝给他的这个待遇,或者说兵部上书陈新甲肯将原属武选司的权力下放给他这么多,让他自己直接拣选任命这样高级别的部将,应该说,也是非常难得的一个特例了。 如果不是兵部尚书陈新甲也希望杨振能够尽快出兵关内,帮他助剿流寇,挽救一下濒临崩溃行将失控的局面,杨振是绝无可能得到这种特权的。 但是不管怎么说,眼前的这个情况,对杨振是有利的。 且说四月二十一日上午,在旅顺口内的西港,送别了新任的登莱巡抚方一藻以及朝廷钦差兵部职方司郎中张若麒之后,杨振于当日下午在总镇府前院大堂召集了在旅顺口的诸将议事,当着皇帝派来的御马监提督太监褚宪章的面儿,公布对镇江堡之战有功将士的升赏。 其实说白了,也就是大发委任状。 不过杨振不会像朝廷做的那样只给委任状,不给人马饷械。 杨振在兵部武选司发给的空劄之上加盖的征东将军印,可是绝对算数的。 即使杨振一时不给你调配兵马,也一定会择机让你自行扩编兵马的。 而与扩编出来的兵员对应的,要么是土地,要么饷银,二者必居其一。 所以朝廷的空劄不值钱,可是到了金海镇,加盖了杨振的征东将军印,那就不一样了。 就在当天下午,杨振正式发放兵部官凭—— 任命仇震海为安东前锋总兵官,率领安东团营人马驻防镇江堡城并守卫鸭江以东直至安州地区,协守总兵府驻安东城。 任命俞亮泰为登莱东路协守总兵官,率领金海东路水师营主力,守御登州府东部沿海地区及大小岛屿,协守总兵府驻刘公岛。 任命吴朝佐为登莱西路协守总兵官,率领所部牢城营人马从隍城岛、大钦岛、砣矶岛等处上岸,移防莱州府所辖地区,协守总兵府驻潍县城。 在这三个协守总兵里面,仇震海是早就定下来的一个,而且也是在捷报当中正式上报过的,对此没有人感到意外。 包括杨振签发的兵部空劄,也就是委任状里,所提到的安东城,也早在二月送往朝廷的捷报里提出来了。 杨振事无巨细地向兵部分司、兵部以及崇祯皇帝请示这样细枝末节的事情,看起来好像没有必要,但实际上这恰恰正是他的用心所在。 真正重要的大事,他是不会动不动就向山海关的兵部分司请示来请示去的,这样的事情,通常他说干就干了。 但是,越是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事情,他反而越是要兴师动众地报告给山海关的兵部分司,然后报告到兵部,报告到崇祯皇帝那里去。 比如将镇江堡城改名为安东城并在镇江山修筑新城堡的事情,就在杨振的奏报里占据了相当大的篇幅,从各个方面详细说了改名安东城的必要。 杨振这么做,当然不是为了向山海关的兵部分司或者向朝廷请领修筑城池的银子。 其实,他为的就是要给兵部分司的方一藻留下一个谨小慎微的印象,同时也是给兵部尚书陈新甲尤其是崇祯皇帝留下一个安分守己的印象。 当然了,也正是因为如此,崇祯皇帝才会觉得杨振这边屁大点事都公文往来,请示来请示去的,所以干脆在圣旨里叫他暂时自行裁决二镇辖内防务。 至于这个“暂时”是什么意思,“暂时”到什么时候,圣旨里没说,但是杨振也不在乎了。 在杨振看来,起码在崇祯皇帝有精力关注九边诸镇总兵官们的权力是否过大之前,金海、登莱二镇的防务问题,他都可以放手施为了。 与仇震海的众望所归不同的是,杨振对俞亮泰的任命,特别是对根本没怎么露过面的吴朝佐的任命,还是引起了不少的议论。 俞亮泰还好说,投效杨振比较早一些,而且在去年镇江堡之战的前后,也立了一些功劳。 包括今年以来杨振一直比较看重的移民屯垦事务,俞亮泰及其率领的船队先后往返瀛洲岛、云从岛等地数次,也算是立下了汗马功劳。 虽然到场的众将略感惊讶,但是想一想也都能够理解接受。 可是杨振对于本职只是旅顺牢城营副将吴朝佐的任命,却引起了许多人的惊讶与议论。 其中也包括了张得贵。 年将半百孑然一身的张得贵,去年秋在杨振的强烈建议下迎娶了吴朝佐的寡妇妹妹吴氏,如今吴氏已有身孕。 捎带着张德贵与吴朝佐这个降将的关系,也因此变得不一般了。 但是即便如此,他也没有想到自己这个大舅子跟着沈志祥投诚以来一仗没打,一直当牢头,竟然也能当到协守总兵官的位子。 至于同样在场的另外两个投诚将领张彦弘、金光裕两人,更是听得眼睛都直了。 当然了,他们虽然感到惊讶意外,可是他们的惊讶意外却跟别人不一样,别人是不解,而他们则是惊喜。 张彦弘和金光裕的基本情况,跟吴朝佐大同小异,都曾是东江镇的旧将,都当过沈世魁的手下。 沈世魁死了以后他们跟随沈世魁的侄子沈志祥效力,然后又跟着沈志祥投降过清虏。 等到杨振在许天宠的帮助之下进入金州城,迫使沈志祥反正归明之后,他们又跟着沈志祥反正,最后效力于金海镇。 像这样朝秦暮楚反反复复改换门庭的行为,对于过去的武将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忌讳。 比如当年那位义父终结者吕布,就被人骂作三姓家奴,为人所唾弃。 也因此,张彦弘、金光裕他们投效了杨振之后,一开始其实已经也有些心灰意冷了,觉得从今往后恐怕就要被投闲置散,然后靠边站了。 没想到的是,杨振移防过来之后,没过多久就启用了他们,虽然干的是牢城营的活儿,是大牢头的活儿,大监工的活儿,可是至少杨振本人并未因此轻视过他们。 反倒是因为他们在牢城营的位子上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最后按杨振的想法,搞成了那个新的砂浆三合土,而轻轻松松干到了副将职务。 自那以后,他们就开始认识到,杨振并没有将他们打入另册,也没有把他们当成是走投无路不得已才投降的降将看待。 但是即便如此,他们也没有料到,类似他们这样的人还有机会出镇一方,独立领兵,成为一方总兵官。 虽说吴朝佐现在攀上了张得贵,成为了杨振麾下这位元老大将的大舅子,但是看张得贵本人都满脸惊讶的样子,显然张得贵并没有给他帮腔说情。 既然如此,吴朝佐有机会,那就意味着自己二人也有机会。 张彦弘与金光裕两人对视了一眼,满脸都是喜色。 () 1秒记住网:。手机版阅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