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3章 善后(1/1)

毕竟,杨振作为金海镇之主,他也不能长期离开自己的根本之地。 但是杨振要想放心地离开镇江堡,率领征东军的主力返回旅顺口去,肯定也不能拍拍屁股说走就走。 至少在离开之前,杨振必须得将镇江堡城一带的军务防务安排明白,比如留守镇江堡的主将人选, 比如留守镇江堡及其周边地区的人马队伍等等,都要安排妥当了才行。 杨振率军历经数月,屡经大战,好不容易打下来的镇江堡城,可不能因为他的离开,而重新落入清虏的手中。 虽然镇江堡的得失, 已经无关乎整个金海镇的生死存亡了, 但是能否将这个地方牢牢掌握自己手中,却直接关乎着金海镇的未来成长。 对杨振来说,甚至对整个金海镇来说,镇江堡就是一个牢牢钉在清虏大后方的钉子,而且是钉在清虏八旗棺材板的第一颗钉子。 一方面,从对清虏作战的战略角度来说,这个地方位置优越,正好卡在从海上乘船进入鸭江航道以及从金海东路庄河堡城北上的水陆通道交汇之处。 如果能将此地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就算杨振只是留驻兵马坚守城池,并不出兵深入清虏腹地,对清虏来说,也仍然是一种强有力的牵制。 只要金海镇的兵马牢牢占住了此地,那么清虏就永远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毫无后顾之忧的进兵辽西,或者进兵大明关内腹地了。 另一方面,从杨振经营金海镇的角度来说, 只有占住了这个地方,金海镇的未来才是明朗的, 才有继续成长壮大的无限空间。 首先一点,金海镇的兵马占住了镇江堡城以后, 实际上就等于是卡死了鸭江主航道的进出口。 同时也就等于是卡死了清虏在鸭江上游兴建船厂, 重建水师,然后出兵金海镇后方的最后机会。 杨振并不担心清虏伪帝黄台吉会在辽河下游,或者在辽河口等地兴建水师。 从地理位置上来说,辽河口靠着海,位置也很优越,也算是兴建水师的好地方。 但是那里的条件,却远没有鸭江口内的条件优越。 一者, 辽河口附近都是平原或者沼泽地带,并没有充足的、可以用于造船的巨木硬木等上好木料。 相反, 这种适合打造海船的巨木, 在鸭江中上游两岸的深山老林里却遍地都是,而且采伐之后,可以就近投入江中, 汇流到下游船厂。 而这样的条件, 辽河口并不具备。 二者, 那里地处辽东湾最北部,到了冬天结冰很早, 到了春天融冰又比别的海域晚。 这样的情况,在以往时候,比如在杨振移防金海镇之前, 可能并不致命。 但是现在,当金海镇已经崛起,而且金海镇的各路水师战船,已经掌握了辽东湾内的制海权之后,清虏伪帝黄台吉若想在辽河口大兴水师,就只能是痴心妄想了。 他投入多少就会损失多少,不管他投入多大,到最后都将是镜花水月一场空。 所以,就此而言,光是为了堵死清虏在鸭江中游打造战船兴建水师的出路,就已经值得杨振大动干戈占领镇江堡城了。 当然了,对金海镇的未来成长来说,除了安全,杨振还希望借此拓展出更大的生存空间来。 他希望占有更多适宜开垦耕种的土地,希望安置更多从关里渡海北上的失地流民。 而金海镇的兵马只要牢牢占住了镇江堡,实际上也就相当于彻底占领了镇江堡以南以及鸭江以东大片沿海地区。 所以说,一个小小的镇江堡城,在金海镇与清虏伪帝黄台吉的博弈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如果不能把这里的防务以及春天到来后就将推行的移民屯垦事务提前布置好安排好,杨振无论如何也不会轻易离去。 正因为如此,为了安排好这些事情,杨振在见过仇必勇之后,在了解了辽西各方面情况之后,很快就从镇江堡派出了信使,分别前往岫岩堡、庄河堡传令。 杨振叫祖克勇、俞亮泰安排好岫岩堡、庄河堡的防务以后,尽快带沈器成、林庆业他们前来镇江堡议事。 同时,杨振也没有忘了叫柳林派人,前去联络他的亲家,也就是坐镇平壤府城的和宁国北方二道兵马都元帅沈器远。 杨振从许廷选的转述之中,已经大体知道了李朝国变的许多事情,同时也知道沈器远在黄台吉面前积极响应剃发易服的命令,从而保住了他在新的和宁国中的地位,并且在黄台吉的钦点之下出镇平壌城了。 虽然杨振不知道沈器远因为什么缘故或者出于什么考虑,到现在为止都没有派人前来和自己联系,但是杨振接下里的许多部署却离不开沈器远的配合。 所以不管沈器远心里是怎么想的,杨振都得跟他尽快取得联系。 而且说实在的,事已至此,杨振也不怕沈器远不配合自己。 在眼前的情况之下,沈器远除了配合自己,除了跟自己进行更深的绑定之外,他已经无路可走了。 包括死心塌地效忠清虏这一条路,他也已经走不通了。 虽然他积极响应了清虏伪帝黄台吉的剃发易服之令,貌似给黄台吉留下了还算不错的印象,但是只要他暗中保护柳林、林庆业等投明大臣家眷的事情暴露,他就是死路一条。 所以,在目前情况下,他唯有继续跟自己合作,甚至唯有跟自己牢牢绑定在一起,他才有未来可言。 就这样,杨振派出了几路信使之后,一边思考着今后镇江堡周边的防务安排,一边等待着被他传唤的几个主要将领的到来。 而对杨振心中的隐忧毫不知情的镇江堡守城诸将,则因为从仇必勇那里了解了清虏伪帝黄台吉撤兵的原因,都知道镇江堡眼下已是稳如泰山,一时间军心士气更加大涨起来。 上上下下都是喜气洋洋的,干什么事情劲头都很足,什么打扫战场了,盘点缴获了,整修城防了,扩建仓储了,干得是热火朝天。 因为对他们当中的很多人来说,现在镇江堡这边的仗打完了,接下来就该是论功行赏了。 而眼下,正是他们在杨振面前卖力表现自己的最后机会。 这个时候再不好好表现,再不趁着拿下了镇江堡城,打退了清虏围攻这样的机会往上进一步,下一个这样的机会谁知道在哪里呢。 包括投诚之后始终没有得到明确任命的宋国辅,也早早割掉了辫子,剃成了和尚头,日日奔走于仇震海、金玉奎、杨珅等人跟前,一边竭力效劳,一边请托这些人帮着向杨振递话。 从仇震海、杨珅那里,杨振也了解到,宋国辅以其所部兵马善用火炮,所以希望能够编入征东军的炮兵团营下面,成为一个继续使炮的营头。 但是对于这一点,杨振始终没有想好,尚未下定决心,所以也就迟迟没有召见他,没有对他作出明确的安排。 杨振之所以没有下定决心,不全是因为宋国辅及其所部人马尚未获得杨振完全的信任。 事实上,像石明雄、宋国辅这样反正归来的二鞑子,今后除了追随杨振之外,除了效力于杨振之外,他们已经没有其他什么出路可走了。 尤其是清虏那边,石明雄、宋国辅及其所部人马,已经完全没有回头路可走。 所以,至少在辽东清虏大后方的战场上,杨振并不担心他们会突然背叛自己,重回到清虏那一边去。 其实,眼下杨振考虑的更多的是,自己率军离开以后,镇江堡的城防以及附近地区的防御问题。 杨振一旦离开镇江堡,势必要带走征东军的几大主力团营,其中尤以杨珅的炮兵团营最为重要。 如果将宋国辅及其所部人马收编到了征东军的炮兵团营之中,那么下一步自己离开镇江堡的时候,他们要不要跟着走呢? 如果他们跟着征东军炮兵团营一起离开镇江堡,那么镇江堡城的守卫问题怎么办? 杨振现在已经看得很清楚了,时至今日,自己一方依托坚城进行防守作战,离不开重炮队伍。 当然,攻城也是一样。 攻城一方若无足够的重炮,必将在坚城之下遭受巨大的伤亡。 而守城一方若无足够的重炮,再坚固的坚城最后也终将不保。 所以,杨振心中有意要在自己离开镇江堡的时候,给这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地方,留下一支善于使用重炮的重炮队伍。 一方面,自己离开此地之后,如果济尔哈朗或者其他清虏大军卷土重来,镇江堡有一支重炮队伍,也足可以自保。 另一方面,将来自己重来此地,对清虏大后方开启大规模进攻的时候,留在这里的重炮队伍,也可以继续发挥作用,也免得自己带着过多的重炮队伍千里迢迢长途跋涉。 毕竟,每门天佑助威大将军重炮三四千斤的重量,在近海皆冰封无法通航大船的情况下,在没有通衢大路的辽东半岛东海岸,南下或者北上,都十分困难。 而杨振打算留在镇江堡城协助守城的重炮队伍,就是宋国辅的重炮队伍。 如果现在将他们编到了征东先遣军的炮兵团营下面,那么将来还要朝令夕改,将他们调出炮兵团营,甚为不便。 也因此,对于宋国辅及其所部的安排,是杨振对今后镇江堡这边一系列安排当中的一个,在他把整个问题理清楚之前,是无法单独给出具体任命的。 不过,这一天很快就到来了。 崇祯十四年正月十五的上午,不仅祖克勇、俞亮泰、沈器成、林庆业各带卫队结伴来到了镇江堡城,而且远在平壌府城的沈器远派出的使者队伍,也跟随柳林派去联络的信使,赶到了镇江堡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