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朝堂议论齐王建(1/1)
咸阳宫,得知自家崽子赦免了三岁以下的幼儿,又把这好名声挂在了他这个皇帝身上,嬴政轻笑了一下,也没去干涉,随手便将情报焚烧成了灰烬。 这不是什么大事儿,接下来的冲击才是最大的。 …… 时间眨眼即逝,随着以三族为代表的不法氏族倒下,大量的田地被空置出来。朝廷需要将这些土地重新分配,这里面牵扯到之前被侵吞的百姓统计,官员责任追究等众多事务。 与此同时,朝廷成立的邸报也开始投入运行,第一期邸报按时抵达各郡县,各地驻军之中。 在各地府衙的运作下,分别张贴于城门等显眼处,并派遣当地识字的吏员,学子向百姓进行解读。 这一下,百姓都知道这件事及背后的影响。尤其是关东各地,百姓们是头一次遇到这种为了他们这些贱民,而去砍贵族老爷们头的事儿,纷纷有了一种从未出现过的感觉。 大秦,又一次收揽了民心。 大案的余波还没过去,便又发生了一件大事——右相王绾以精神不济为由,向皇帝请求致仕还乡。 这让所有人感到愕然无比,没想到丞相竟然会在这个时候做出这种事。许多聪明人暗地里猜测,王绾是不是和氏族有关联。 可尽管猜到了,却没有人敢宣之于口。 经历了两次驳回之后,皇帝最终还是准了王绾的致仕归乡请求。那一日,皇帝命昭武君代自己率百官于咸阳城门外送别王绾,以示恩宠。 相比起原本历史上王绾因始终坚持分封制为始皇帝不喜,此时的急流勇退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至少,他不至于晚节不保。 而王绾的致仕,也给年轻人了机会。 嬴政最终下令,原左相冯去疾擢升为右相,原廷尉李斯擢升为左相。空出来的廷尉一职,由原北地郡郡守萧何出任。 不得不说,萧何这个北地郡郡守在咸阳待了这么长时间,实在是个异类,不过好在算是有个职位了。 至于廷尉府的职责,之前萧何便和曹参跟着李斯学习,因此这一套他是不是很熟悉的,并不算什么大问题。 一连串的职位变动,让很多人察觉到了一些蛛丝马迹,可却都安静的等着,没有下场。 但他们不动,乔松却要动了。大案余波未绝,刚好趁着大家伙儿没反应过来,推进此事。 …… 王绾辞去官职的三日之后,一场盛大的朝会再度来临。 这次朝会是萧何首次以九卿的身份正式参与到咸阳朝会之中。众多朝臣们心怀好奇与期待,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位过于年轻的九卿,渴望聆听他将会发表何种高瞻远瞩的见解。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整个朝会期间,萧何竟然一直保持沉默不语。他静静地坐在那里,宛如一个隐形之人,默默地注视着各部门官员依次呈报各项事务。 这种低调而沉稳的姿态,使得一部分官员不禁心生轻蔑之意,暗自揣测道:莫非此人仅仅凭借与昭武君的特殊关系才得以跻身朝堂?这般想法逐渐在他们心中蔓延开来。 正当众人对萧何产生轻视之情时,突然间,一个惊人的转折出现了。当治粟内史所属的官员汇报完毕关于关中地区田亩重新丈量工作完成的情况后,萧何终于站起身来,丢下了一个惊天炸弹。 只见萧何恭敬地向皇帝施礼,然后高声说道:“启禀陛下,微臣廷尉萧何有要事上奏。” 始皇帝微微点头,道了声准。 紧接着,萧何继续说道:“陛下,微臣近期在复查廷尉府所受理的案件时,发现其中存在部分案件未能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其中一些,甚至已经过了时日。臣已着有司加急处理,然有一桩案件,廷尉府反复讨论,发现无法处理,故此恳请陛下圣裁。” 嬴政似是有些不悦的道:“什么案件,以廷尉府的能力都无法处理?” “回陛下,是关于昔日六国贵族一案。” 此话一出,很多人不解,六国贵族还有什么好处理的?不都是关押在一起吗? 迎着众人疑惑地目光,萧何回答道:“是关于昔日的齐王建。” 朝堂上顿时安静了下来,众臣纷纷露出了奇怪的表情。 盖因当初齐王建举国内附的条件,是给他一块儿封地。这是大秦答应对方的条件,但问题是,有功之臣尚且没有赏赐,如何能先给齐王建封地呢? 况且,大秦并不怎么想给齐王建封地的啊。 所以这事儿就被朝堂文武默契的忽略了,打算一直拖下去。负责管理六国贵族的典客不是没有收到齐王建不满的信件,可却始终没有送到嬴政的案头。 怎么今日,这新上任的廷尉把这个盖子给揭开了? “齐王建?”嬴政重复了一下这个名字,皱眉问道:“干他何事?” “启禀父皇……”乔松站了出来,神色恭敬地行了一礼:“当初说降齐王,是儿臣去的。当时,为了使齐国投降,儿臣许下了齐王封地百里。只是,因后来朝廷事务繁杂,一直没有落到实处。” “正如君上所说。因此,齐王建目前还是和其他五国贵族一般,被圈禁起来的。按理来说,都是囚徒。”萧何再度解释了一下,表明此事为什么和廷尉府有关。 嬴政皱着眉头,很不情愿的问道:“众卿以为如何呢?” “臣以为不可!”老将隗状黑着脸跳了出来,大声地反对道:“齐王建不过一降臣,岂能获此封赏?这要是传出去了,让三军将士如何信服啊!” 此言一出,立刻引起了许多人的认同。 “老将军此言差矣!”伴随着一声高呼,冯去疾之子冯劫挺身而出,其身姿挺拔如松,眼神坚定有力。只见他朗声道:“民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 如今我大秦已然许下诺言,就应当义无反顾地践行到底。 若是背信弃义、出尔反尔,消息一旦传播开来,我大秦又怎能让天下人信服呢?” 这番言辞犹如一把利剑,直插要害,使得隗状等一众大臣瞬间哑口无言。 然而,在这看似紧张的氛围之中,乔松却表现得异常沉稳冷静。他悄然将目光投向冯劫及其父冯去疾,心中暗自思忖着自己查阅的资料——历史上这对父子同样主张实行分封制度,但与王绾相比,他们的立场并非那般坚定不移。 此刻,冯劫突然站出来发声,表面上似乎是为了维护大秦的信誉,堵住隗状的嘴巴,实际上却是借机表明自己对于分封一事的明确态度。 “信固然重要,然国策岂能动摇?”李斯站了出来,开口表达自己的意见:“昔日周之分封,造就了八百年乱世。而我大秦今日之状况,也不再适合分封。 正所谓世易时移,故此,臣以为,可对齐王建荣养,不可行分封之开端。” 李斯这话,当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得满朝哗然。便是王翦这样的老将军,一双浑浊的双眸中也迸射出了难以置信的光芒。 尤其是那些崇尚周礼的老夫子们,更是直接跳了出来轮番挑刺儿。 一些将军都有些坐不住了,纷纷反对。打了一辈子仗为了什么?不就是爵位和封地吗,结果你李斯这意思,不给了? 这谁能受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