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8章 懈怠了啊(1/2)

后世,因为漫威蜘蛛侠的流传程度,关于“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这一句话传得很广,可是很多人并不知道那一句话其实是被进行了魔改。</p>

那么,名言的原文是:权力越大,责任越大。</p>

早在北宋的时候,王安石就说过“任重者其忧不可以不深,位高者其责不可以不厚”这句话了。</p>

如果是“权力越大,能力越大,责任越大”逻辑也就被补全了。</p>

自己都顾不上,还能指望我去做更多,合理吗?</p>

然后,虽然我有那个能力,但是请不要道德绑架,可以做力所能及的慈善,一定要让我破家为公……,但凡吃点花生米也不至于醉成这样吧?</p>

所以,并非什么自不自私的问题,而是涵盖范围的责任问题。</p>

商人就好好经商,保障产品的质量,给国家多交一点税收。</p>

官府就好好当政,争取管辖范围内治安良好且民生富足。</p>

商人干官府的活,官府去干商人的活,利益的出发点不一样,怎么可能不乱套呢?</p>

春秋的第一思想家老子已经出生,今年六岁。他以后会整理出一套理论,教导人们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各自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就好了。</p>

原文是:有什伯之器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p>

老子认为都自产自足的话,世界上就不会过多的纷争了。</p>

然后,老子的思想在春秋战国时代并不被主流阶层所接受,乃至于认为就是在胡说八道。</p>

时代的背景是追求互相兼并来达到强者恒强的效果,那一套“各自安好”的理论当然不被接受了。</p>

等到了汉初时期,各地被战火所摧毁,中枢极度需要民生得到恢复,老子的学说加上黄帝的治政变成符合当代需要,黄老学说自然也就被拿来成为治国的国策。</p>

楼令首先保障自己的家族利益是有时代背景来背书,所有人都是家族优先,他非要破家为公,主流舆论不会视为伟人,只可能被打成异端。</p>

因此,有些人就活该成为伟人,他们愿意为了多数人的利益去背叛自己的阶级,干成了就必须是获得伟人的成就。</p>

楼令从来没有标榜过自己是一个高尚的人,他只是很努力的在活着,争取让家人过得更好,可以获得安全上的保障。</p>

天才不常有,伟人更是稀少,多数人只是普通人。</p>

不管是在什么职位上,可以本本分分的活着,其实就是大多数人为国家做出的最大贡献了。</p>

手中有了权力,在干职责范围内的工作,没有多伸手和出卖国家利益为前提,谁能说什么不是呢?</p>

等楼令成为晋国的高层,他在为家族创造利益的同时,争取让国家因此获利,比起其余在侵蚀和破坏国家利益的高层,讲事实就是比很多人都要高尚了。</p>

“国家已经逐渐走上了扩张的道路,我暂时并不需要再做什么。哪一天我能够成为中军将,再展开下一步行动吧。”</p>

也就是说,楼令要将主要精力和重心转到家族的发展上面了。</p>

在对付秦国这件事情上,没有人比楼令更加认真。这是他知道秦国日后将会变得多么强大,不趁着秦国弱小将之消灭,无法消灭则是削弱以及驱逐,子孙后代将面临何等悲惨的命运。</p>

这是楼令身为晋人的想法,一旦他魂穿的国家是秦国,那肯定就变成极力东出祸害中原诸侯。</p>

没有秦国来干大一统的事业,会有其他国家来干吗?只能说无论缺了谁,太阳照样会日升日落。</p>

姬周王朝乱了很久,一定会有人思考着怎么来终结战乱。</p>

事实上,大一统理论是孔子率先提出。他在整理鲁国史书《春秋》的时候,加入了对大一统理论的阐述。</p>

是的,《春秋》是鲁国的史书,孔子只是进行了整理和改修,真不是原作者。</p>

后来好多人也对春秋加上了自己着作,如战国生人的公羊高写了《春秋公羊传》一书,他在书中明确指出: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p>

第一位想要完成大一统的人并不是始皇帝,商鞅早就对秦孝公提出过该观点,也被秦孝公所接受了。</p>

继任的秦惠文王加强了秦廷追求大一统的执念,也创造了秦国一统天下的基础实力。</p>

其后的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他们也是率领众臣为达成大一统而在进行奋斗。</p>

必须说明的情况是,战乱加剧的情况之下,各国都有了相同的野心,想要消灭其他的国家,完成独存己的伟业。</p>

需要承认的事情是,历史上的六国确实很烂。</p>

在这一场国家与国家的赛跑之中,始皇帝在奋六世余烈之下,作为将事情干成的一国首脑。</p>

然后,提出“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理念的人是李斯,作为国家首脑的始皇帝将李斯的建议定为国策,并且展开了实际的施行。</p>

</p>

任何文明或国家都有“荣耀属于领导”的潜规则,只是领导有那种魄力去执行并完成,讲实话也应该获得荣誉。只不过,就是很容易忽视其他做出贡献的人。</p>

楼令恰好知道上面那些。</p>

其实,一开始楼令也以为首位提出大一统观念的人是始皇帝,真没有想到会是孔夫子。</p>

在“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这件事情上,楼令与许多人一样不知道是李斯首倡。</p>

楼令跟许许多多的人一样,认为始皇帝就是牛逼,可是在了解秦国的历史之后,只能说三观有点被冲击到。</p>

当然了,任何一个王朝的功业都要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去解读。</p>

秦国作为第一个展开对黎庶屠戮以及破坏他国生产设施的国家,以现代人看来就是一种进步。</p>

可要是作为春秋时期的人,尤其是作为受害者,还会认为是一种进步吗?</p>

同时,秦国实施变法,在宗周刑罚上进行加强,动辄斩手指头、脚趾头,砍手剁脚,挖眼睛、剜鼻子、割耳朵,有人愿意作为一个黔首生活在这样一个不小心就是失去某个身体部位的国家吗?</p>

别说在横扫天下期间走到哪屠杀到哪,完成“一天下”之后也不与民休息,相反无休止征召徭役,并且在原六国大肆征调壮年男女进行南征,有谁愿意每一年都在外面服徭役,还是一头扎进岭南那片充满瘴气的蛮荒之地?</p>

不是在批判,只是阐述一个事实。</p>

这个事实被秦人自己认证,他们坐视了秦帝国的灭亡。</p>

多数人所知道的“大一统”是涵盖了疆域大一统和思想大一统,然后认为都是在始皇帝这一代完成。并不是这样子的。</p>

汉帝国继承了秦帝国的疆域大一统理念,同时汉帝国完成了思想大一统的建设,使得“大一统思想”变成了究极体。</p>

力主施行“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的始皇帝自然是伟大的。</p>

然后,展开对匈奴进行反攻的汉武帝名声并不好,连带独尊儒术也被视为败笔。</p>

后人认为儒家烂,那是历经了宋、明、清那些腐儒的祸害,一杆子打倒的以偏概全罢了。但凡知道儒家为华夏文明做出了哪些贡献,不会产生儒家一无是处的想法。</p>

当然,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事情,一个人烂掉就是死透了,一种学说被抛弃也一定有它的原因。</p>

另一个事实,封建王朝的时代,盛世从来与平民百姓无关,历来就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而已。</p>

仅仅是不想自己的子孙后代成为被屠戮的对象,直接就让楼令有灭掉秦国的动力,其它什么事情就管不着了。</p>

楼令自然是会提出大一统理论,那是等他成为晋国中军将要干的事情。</p>

而楼令是一个大家族的家主,他还是身居高位的状态,提出大一统理论之后可不会只是说说而已。</p>

在当年,楼令一直待在“太原”城内,每一天处理公务,闲暇了就写写书和去某个学堂溜达,十来天再去学宫发表演讲。</p>

身居高位的人其实很难清闲下来,一切只因为需要管理的事情实在是太多太多了。</p>

巡查学堂、学宫和写书,其实也是楼令身居高位的公务范畴之内。</p>

“国君送过来的书函。”娇姬递出一个木质的盒子。</p>

盒子上面的封泥完好,代表还没有被拆开过。</p>

楼令拆开盒子拿出里面成卷状的书函,仔细的阅读了起来。</p>

里面主要提到几件事情。</p>

首先,列国派来使者,请求减少明年的上贡。</p>

第二件提到的事情就是列国为什么要减少上贡额度,理由是他们受到疫情的影响,国内生病而死的人很多,处在生病状态的人更多,好多生产被迫中断了。</p>

晋君周在书函里面已经写明郤锜拒绝列国减少上贡,因此是通知事情的结果,并非需要进行商议。</p>

关于要不要给列国减少上贡的事情,晋国已经已经商讨了数次,一致认为前两年拒绝诸侯的请求,到第三年再根据实际的情况来进行讨论。</p>

周天子失势之后,天下诸侯早就没有了温情脉脉,要不然也不会年年征战了。</p>

晋国的国策出现改变之前,也就是不以诸侯为扩张目标的情况下,允许诸侯减少上贡的例子都没有几次。</p>

诸侯短期内的不好过关晋国什么事?相反晋国君臣很清楚列国遭到削弱对己方有利。</p>

没有天灾肆虐的前提下,晋国都会时不时邀请诸侯会盟,借机搅乱列国的行政效率和消耗他们的国力。</p>

在书函的最后,晋君周提到前来的列国使者对楼氏提出请求,恳请楼令能够派出医匠前往防疫。</p>

“你看看。”楼令将书函递给娇姬。</p>

之前,娇姬不先看是对一家之主保持尊重。</p>

作为主母自然有权拿家族的一些主意,尤其是家主不在的情况下权力极大。</p>

这种权力架构一直保持到史上第一位女皇后吕雉薨逝之前,此后君臣对牡鸡司晨异常警惕,等武曌登基为皇帝就变得更加严防死守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