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太遭人恨了(1/1)

栾书成功地鼓动了原本士气低迷的晋军,多数晋军抱着雪耻的心态出营了。 正在拆除营寨的郑军,他们当然看到晋军出营,公子偃再一次派出使者,又一次被栾书给赶走了。 新一次的大战随着郑军列阵,晋军抵近之后展开攻击,新的交战又开始了。 楼令可没有像一些袍泽那般,重新被鼓舞起了斗志,相反该冲的时候冲,只是决不冲在最前面,随时等着见势不妙就撤退。 能够看到栾氏和旬氏的部队也是在不前不后的位置,只有那些缺乏信息的中小家族真的以为要雪耻冲得最凶。 交战开始之后,一开始的态势跟往常没有太大的区别,双方无非就是战车冲上去,紧随其后的步兵乱战一小会进入“线列战”模式。 打着打着,郑军的数量优势再一次被发挥出来了。 晋军的正前方以及左侧、右侧全是郑军,导致晋军陷入一种被三面夹击的窘境,并且因为晋军兵力不多,位处最前方来自中小家族的部队瞬间感受到极大压力。 “家主,咱们不顶上去?” “我顶你个头!” “啊?” “没看到栾氏的部队一直在往后退吗!?” “啊!?” 楼令一直在关注栾氏部队的动向,真的发现栾氏的部队非但不向前,还缓缓地在向后退! 一样在向后移动的还有旬氏的部队,只是旬氏的部队没有像栾氏表现得那么明显。 “正副指挥都想着要跑……”楼令看向前方正顶着郑军攻势的友军,挺为他们感到不值。 因为栾氏和旬氏根本不向前顶的关系,很快中小家族就顶不住了! 等中小家族发现栾氏和旬氏的部队非但不向前,反倒是一直在往后退,顶在前面的晋军彻底心理破防,崩溃在那一瞬间就发生了。 楼令一直紧贴着旬氏的部队,先看到栾氏的部队加快后撤速度,又看到旬氏也在加速,保持采取紧贴的方式,一直跟着往后撤。 当前方的晋军崩溃,大批的溃兵开始往后面跑,他们在跑的时候没有忘记向两侧跑,倒是没有冲击阵型完整的友军。 如果是在往常,保持阵型完整的晋军该停留在原地,担负起阻击追兵的任务。 问题是什么?这一战没有开打之前,栾氏和旬氏就想着要跑了! 很难说到底是哪个家族的部队先撤离交战区,总之到了某个阶段谁都想跑,留下一些实在跑不掉的晋军,大部分晋军连营寨都没有撤回去,一跑就向东跑了二十余里。 “败了?” “败了。” 晋军败得连营寨都没有收拾,跑到太室山附近才停下来。 楼令被栾书召唤回去。 “令司马。”栾书面无表情地看着楼令,吩咐道:“你率一个‘师’收拢败兵,并担负断后任务。” 楼令一脸沉重地应道:“唯!” 今天这一战,对于很多晋人来说是败得突然又莫名其妙,一直跑出二十多里还没有回过神来。 而对于有些人来说,其实就是故意为之了。 接到断后任务的楼令,他哪怕猜测那是来自栾书的报复,心里并不感到心慌。 “对于心眼小的人来说,看不顺眼就立刻报复,好过被记在心里啊!”楼令真的知道栾书心眼不大,只是没有想到格局会那么小。 当然了,在栾书这边,他选择立刻报复楼令,还会让楼令感谢是立即报复,不是日后找更大坑让楼令跳进去。关于这点,以后会有人让楼令明白的。 身负收拢败兵以及断后任务的楼令重新向东。 在楼令正式出发之前,他当然要派出斥候探查情况。 正式向东之后,楼令率部走得很慢,沿途收拢跑过来了败兵。 “中军将与中军佐呢!?”贾朝简直是要被气炸了。 楼令看着一脸怒容的贾朝,说道:“事情既然已经这样,朝大夫何必呢?” 晋国有几个贾氏,他们虽然都是贾氏,也都是公族封君,可是实力与有卿位的那些家族相比真挺一般。 贾朝也就是在气头上,平心静气下来之后,哪怕知道被栾书和智首给坑了,哪敢真的去找两人算账? 贾朝问道:“令大夫早就知道了?” “什么知道?”楼令一副不明所以的表情。 贾朝怒斥道:“就是早知道要撤退……” “朝大夫,要知道祸从口出的道理啊。”楼令再一次好心提醒,随后又说道:“那种事情,谁会特意来告诉我?” 哪怕是作为老丈人的智首,他顶多就是暗示而已,根本不可能明明白白告知。 那样的事情一旦明说,完全就是授人把柄,没有人会那么傻。 贾朝稍微冷静下来一些,恨声道:“岂有这样的中军将与中军佐啊!” “慎言,朝大夫慎言。”楼令觉得贾朝就是被气糊涂了。 讲实话,楼令跟贾朝也就认识,两人之前几乎没有接触。 现在,贾朝当着楼令的面表达出对栾书和智首的恨意,哪怕是一种情有可原,不怕楼令告诉栾书或智首吗? 或许……,贾朝就是知道楼令至少会透露给智首,想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 楼令也就是劝几句,要是贾朝想要作死,不会再多进行干涉。 “朝大夫收拢部下,且与令在这里阻击追兵。”楼令说道。 贾朝立刻不干了,喊道:“我还要帮他们阻击追兵!?” 楼令只是面无表情地注视着贾朝,一副“要不,你拒绝”的模样。 心里恨极了栾书与智首的贾朝最终还是执行军令。 类似贾朝那种心态的一家之主极多,他们也有恨的理由,只不过敢抗拒军令的却是没有一个。 楼令收拢了约三千败兵,他们在太室山边沿位置组织防线。 第一天只有少量郑军追击上来,他们被楼令率部迎上去,双方交战不到两刻钟,以郑军主动退却而结束。 到第二天,有两百多晋军败兵逃了回来,只是郑军并没有出现。 第三天,只有十多个晋军败兵逃回来,郑军依旧没有出现。 楼令率部在太室山东面的边沿位置驻守到了第五天,期间只有第一天来了郑军,往后并没有郑军出现。 “他们一直停在原战场,根本没有追击的迹象。” “公子偃这是要见好就收。” “总之,这一战是郑国胜了。” 楼令在第六天接到率部会合主力的命令。 随后,晋军开始往周王室的势力范围撤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