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九百七十一章(1/1)

陈贞慧的话音刚落,方以智立刻说道:“我知道,我知道,使用火石的那种火铳叫自生火铳。” “说的不错,确实是自生火铳。”陈贞慧点点头。 虎字旗使用燧发铳早就不是什么秘密,明军与虎字旗打了那么多仗,早就对虎字旗使用的火器有过了解。 吃亏吃多了,将领们再傻也会关心虎字旗军中的一些情况,毕竟事关自己的性命和乌纱帽。 冒襄说道:“要是明军也多装备一些这种自生火铳,是不是就能解掉虎贼,夺回大明失去的疆域了。” “不好说。”陈贞慧微微一摇头。 然而方以智却开口说道:“依我看就是朝廷上的那些贪官污吏,才使明军无法装备这种自生火铳,要是少了这些奸臣,军中不仅可以装备自生火铳,也能装备更多的炮,不要说解决一个虎贼,就连辽东的那个满清也能够一起解决掉。” 皇太极在辽东立国大清之后,女真人也成为了满族,而满清之名也随着范文程两次来到南京一点点被传开。 “说得对,朝中奸臣当道,有志之士却无法出头,照这样下去,大明何时才能恢复江山,又何时才能恢复大明雄风。”冒襄同样语带激动的说。 对他们来说,大明之所以谁想欺负就能欺负,不是大明不行,而是朝堂被奸臣把持,这才导致了大明软弱可欺。 “二位,二位。”陈贞慧嘴里说道,“咱们不是来看虎贼的使臣吗?怎么又讨论起朝堂的事情来了。” 强行出言打断了另外两个人对朝廷的议论。 虽说他也对朝堂上的情况不满,但年纪稍长一些的他,还是不愿意在酒楼这种地方公然议论朝中的一些大员。 毕竟以后他们还要科举入仕,朝堂上的某一位大员真要给他们这些士子下绊子,他们再想在科举上有所成就将会变得困难重重。 “定生兄,你就是太过谨慎了。”冒襄似是责备的埋怨了一句,旋即又道,“听说虎贼派来的使臣是以前咱们大明的官员?你们知道是谁吗?” 闻言的方以智笑道:“辟疆就不要考我们了,谁不知道来的人是洪亨九,他曾出任过陕西布政使司参政,朝廷也没有亏了他,可惜此人脑后有反骨,居然背弃朝廷,投靠了贼寇,简直就是个背主求荣的鼠辈。” “是鼠辈不假,不过人家已经是虎贼在山东的巡抚了,也算是封疆大吏,镇守一方。”陈贞慧五味陈杂的说。 自己父亲是万历二十三年的进士,历经多任,好不容易熬到了吏部左侍郎,却因为魏忠贤的原因被贬黜,直到新帝登基才在南京得了一个都御史的位置,后来大明迁都南京,才更进一步成为左都御史。 可以说用了几十年才坐到了左都御史的位置。 而洪承畴是万历四十四年的进士,足足比他父亲晚了二十一年,却已经是一方封疆大吏了,这让他这个已经过了而立之年之人,心中既是羡慕,又对洪承畴的投机带有一些唾弃。 “就算他是巡抚又如何,待我等登上金榜,日后早晚会强过他,何况他不过是一方贼寇的伪官,如何能与咱们相比。”冒襄一脸不屑的说。 年轻的他正值有志之年华,不说目空一切,却也对朝中很多官员都瞧不上,私下里总和旁人在说,若是他入仕的那一天自会儿腾云而上。 “说的好,像这种虎贼的伪官,就算是败给咱们也不要。”方以智同仇敌忾的说道。 听到两个人话语的陈贞慧只是笑了笑。 他这个年纪见到了更多的东西,无法像是眼前二位这样,仍旧对着未来充满了憧憬。 “走吧,虎贼使臣的队伍已经过去了,咱们该回去了。”陈贞慧招呼起身旁的两个人。 他们这一次来城门这里的酒楼,就是为了看一看虎字旗的使臣队伍。 现在该看的已经看到了,也没有了留在这里的兴趣。 若有闲时,他们更喜欢去十里秦淮河畔,在有美相伴的秀船上吟诗作对高谈阔论,呵斥着对朝堂上的不满,畅想着未来,这才是他们的生活。 “这会儿回去还早,要不要去秦淮河找一条船一起游河?”冒襄问向二人。 “好啊!”方以智脱口而出,“反正现在回去也没有什么事情,不如一起游河,说不定还能碰上好友。” 两个人目光看向了陈贞慧。 陈贞慧迟疑了一下,旋即摇了摇头,说道:“今日就不陪二位贤弟了,虎贼使臣队伍入城肯定有不少事情,我想先回家一趟,家父那边或许有事情交代。” 抬出了自己父亲,婉拒了与二人的邀请。 “无妨,咱们兄弟三人随时可聚,今日既然陈兄有事,那咱们来日再聚。”冒襄对于陈贞慧的婉拒并没有不高兴。 事实上他十分羡慕陈贞慧有一位左都御史的父亲。 而他虽说也是官宦人家,可自己父亲不过是扬州知府,远远无法和左都御史相比。 “对,陈兄有事情就先忙,咱们兄弟以后再聚。”方以智也没有把陈贞慧的拒绝当回事。 他们之间虽然走的近,但关系也并非那么好。 事实上他与冒襄关系较为交好,与年纪更大一些的陈贞慧之间的关系就要疏远一些。 三个人出了酒楼便分开了。 冒襄和方以智结伴去了秦淮河,继续找人谈论虎字旗使臣来南京的事情,而陈贞慧带着下人赶回了家中。 回到家中的陈贞慧从下人口中得知父亲正在会客,便没有过去,回到了自己的住处,并交代下人,自己父亲空闲下来的时候来喊他。 过去了有半个时辰左右,下人跑来告诉他客人已经走了。 “父亲。” 陈贞慧进了书房,见到书房内的陈于廷,率先行礼问候。 陈于廷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他道:“今日怎么回来这么早?” “见了虎贼的使臣队伍,孩儿便与同伴分别,回了家中。”陈贞慧解释道。 听到这话的陈于廷点了点头,嘴里道:“早点回来也好,最近城中不太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