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 分割(1/2)
泉水一出,士气顿时提了起来,石仲魁干脆让人在此地,用碎石、黏土建了一个10乘4米的大水池。
泉水再顺着挖开的沟渠,一路往下流淌。
薛金平和众多官吏激动的对着石仲魁拱手道,“大人,看这水量,用来灌溉大营周围五里范围的荒地毫无问题。”
石仲魁一愣,忙问道,“方圆5里有多少亩地?”
“这、、、。”
一群官吏你看我,我看你,明显数学不过关。
石仲魁自己在心里一算,5里直径等于25公里。
如果用一个圆来算,25乘25再乘314等于19625平方公里。
一万亩是6667平方公里。
等于足足三万亩地。
当然,宛平并不是大兴那种平原地带。
能有2万亩就不错了。
可按照出水量来计算,即便拉长了沟渠的长度,会蒸发掉一部分水。
灌溉25万亩以上的荒地还是没问题的。
甚至一路把沟渠引入附近十几个村落原有的农田,灌溉数量绝对能翻一、两倍。
毕竟这些农田本来就有自己的水源。
到那时,这6万以上的农田的价格,必然上涨一两倍。
尼玛的,吃亏了。
可泉水没涌出来前,即便是山神、土地也没法给个确切的数字。
而且看着功德栏里,还在不停+5、+5增加的功德,石仲魁的心情又好了起来。
要是没记错,之前是1137功德,现在已经一路朝着4千涨上去。
按照这趋势,很可能开荒10亩地,就能获得1点功德。
石仲魁顿时又有了积极性。
吩咐众人道,“命人在大营周围开发出3千亩水田。剩下的荒地你等必须开出27万亩。”
“大人放心,下官等人定然全力以赴。”
石仲魁满意的点点头,笑着道,“本官会上一本奏折给陛下,你等也可以将此地的情况上报给工部,你等可懂?”
薛金平等人,你看我,我看你。
这话的意思摆明了除了三千亩用来交差的水田外,石仲魁不会管工部和屯田司大小官吏如何分配剩下的荒地。
薛金平等人迟疑片刻,最后大家心有灵犀的对着石仲魁拜道,“下官等多谢大人提携。”
谢石仲魁提携的原因很简单,有了石仲魁直接向皇帝汇报的事,大家的功劳也不用担心被工部官员吞了。
当然,要是石仲魁说谁功劳大,保管就是皇帝也不会多问。
毕竟按照他的意思,皇庄肯定会跑来吃掉一部分农田。
这既得了银钱上的好处,又能有功劳,薛金平等人恨不得永远待在石仲魁手下办差。
加上之前的种种举动,等于石仲魁一下子就收了宛平屯田营,大小官吏的心。
但这还不够。
石仲魁站在山上看向远处的兵丁和青壮们,“本官做主,赏这三千兵丁每人一石粮食,且这粮食得由尔等来出,各位不反对吧?”
薛金平等人毫不犹豫拱手道,“大人放心,我等定然遵守大人的吩咐。”
即便仅仅只是25万亩土地,而且用下田的价格来算,差不多也有5、6万两银子。
但要是泉水每年都能维持至少半年以上,现在这种规模的出水量。
那这附近的农田绝对是上好的水田,价值绝对超过20万银子。
“大人,不如通知一声政公和蟠大爷。”
石仲魁直接拒绝,笑着对刚才开口的薛金平说道,“本官既然能以周易八卦,寻到这一出泉眼,必然也能寻到更多的泉眼。”
说完,笑着对周围的大小官吏道,“争一时之利不如把目光放远一点。且本官身上担着钦命,如何能为己、为亲眷牟私利?”
众人一听就明白,他此时当着大家的面说这番话,不就是想把这3万亩地当成见面礼,送给朝堂上的文武勋贵。
等大家吃到好处,心里必然会想着,石仲魁精通周易八卦的事,肯定没错了。
京畿之地的士绅、勋贵们,必然会期盼着他再去寻几处泉眼。
到那时,即便石仲魁自己不提,也必然会有人主动分一部分农田给他。
而且,升官也成了必然。
薛金平等人由衷钦佩道,“大人不愧是六元公,看的就是长远。”
石仲魁不由笑了起来。
人活于世,一为名、二为利、三为权。
而自己图谋名和权的同时,也能获得最在意的功德,些许银钱,就显得不重要了。
再说,在古代这种官本位的社会,有权有名,还怕没利益?
“本官劝你等即便要选地,也挑边角之地,明白?”
有人一愣,有人一听就反应过来。
最好的农田自己拿了,反而会是祸源。
还不如一开始就盯着边角,到时候以此来谈,上官绝对不会太过分。
毕竟,没自己等具体办事的官吏,什么六部侍郎,六部尚书就是个看着光鲜的泥胎金佛。
中看不中用。
所以才会有王安石变法,败的一塌糊涂。
除了得罪和损害了统治阶层外,变法全国推广时,坏事的主力军,就是下边的官吏。
青苗法规定借贷不得超过2分,行,明面上确实2分。
但下面的官吏有的是办法巧立名目,实际上收三、四分都是少的。
甚至利用青苗法,强行让百姓向官府借贷,趁机名正言顺的收割百姓的财富。
薛金平等人再次对石仲魁拱手道,“谢大人,我们明白该如何做。”
“很好”,石仲魁深吸一口气,“为官一任,造福一地,本官和众位也算没白费半个月的艰辛了。”
众人立马就是马屁连连。
但心里却不免嘀咕着,要是人人都如这位六元公,这天下大概用不了多少年,就能超过汉唐鼎盛期了。
有那么一瞬间,大家那是真心佩服和崇拜石仲魁了。
不管是贪官污吏,还是清流言官,内心深处其实都希望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的。
五天后,三千水田开发出来后,随着6千青壮先行归家,这事就再也瞒不住了。
但此时才收到消息的人,已经晚很多人一步了。
别说吃肉了,喝汤的机会都不给你。
石仲魁不仅几天前就快马回京,用御书房行走的身份,轻易见到了皇帝。
而工部接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就瞒了下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