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章 封面与任务(1/2)

至今为止。

仍然有不少知名期刊采取的是单盲审稿。即投稿者不知道审稿人是谁,但审稿人知道投稿者的来历。

某些专业的艺术方向细分研究,是否双向匿名的意义也并不太大。

专家就那么几个,研究团队也就那么几个。

明的暗的,大家想猜想查,终归是有办法看出来论文的作者是谁的。

稿件投出去了,作者私下打电话联系审稿人求情,或者反过来,审稿人主动偷偷联系论文作者,搞权利交换,乃至“私信求合作”,理论上全都是很严重的学术不端的行为。

但这种看上去不可思议骚操作,在东西方学界都是屡见不鲜,频繁会有非常知名学校研究者曝出类似的丑闻。

很多人在网上骂亚洲是个人情社会,不讲规矩。

直白的讲。

至少欧洲的文科艺术领域,特别是西班牙,意大利这些地中海沿岸的国家,即使是庄严肃穆的学术界,人情往来也比很多人想象的要普遍的多。

人家也是人情社会。

艺术类论文可上刊可不上刊的情况常见极了。

版面就那么多,除非是有大量数据支撑的考古类。

否则很难比较一篇诸如分析南亚佛教造像和希腊艺术关系的论文与另一篇研究埃及壁画造型的论文,哪篇的水平更高一点。

有些情况下,大家真的就是在比谁的“学校牌子”更硬,谁的英文八股拽的水平更高。

顾为经不晓得酒井一成教授到底有没有在审稿的过程中发力,审稿人是否知道他们两个作者的身份。

但从编辑部得到的反馈,无疑是非常令人惊喜的。

没有人因为他们年纪小,而刁难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