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日军终于动手了(1/2)
松不直亮解决了满洲国防军第一军之后,立马就着手对付他的下一个目标——抗联第二路军。
就在日军卯足了劲解决满洲国防军第一军之际,抗联第二路军也是异常的活跃。
杨总指挥知道,日军早晚都会解决满洲国防军第一军的问题,而且只要他们解决了这个问题,那么接下来南满日军的目标肯定也就是他们了。
在日军集中力量对付凤凰山无力他顾的时候,在日军集中力量压迫满洲国防军第一军的时候,杨总指挥带领他的第二路军全线出击,把所有可以进攻,能够进攻的目标都没有放下,因此战果也是颇为丰富的。
在得知日军已经彻底解决了满洲国防军第一军,并且还将还队顺利编入自己的作战体系,杨总指挥当机立断,所有在外活动队伍都积极返回位于山区的根据地,做好迎接日军扫荡的准备。
南满某处山区,第二路军的密营,也是第二路军的指挥部所在地。
“参谋长,我们外出作战的部队都返回了没有?”
杨总指挥对他的参谋长聂友新问道。
“总指挥,我们的直属部队已经全部返回了他们位于山区的密营,但是有些挂靠我们抗联的土匪武装,他们已经打嗨了,已经不怎么听我们的话了。”
聂友新很是不满地说道。
一开始,聂友新就很反对,那些独立性很强的土匪武装打一打顺风仗还可以,一旦需要严密的组织性,问题就会暴露出来。
“随他们去吧,只要是在给日本人找不自在就可以,我们打好我们的就可以了。”
很明显杨总指挥对于这些高自主性武装也是很没有办法。
需要说明的是,在凤凰山纵队也是一支自主性非常高的抗联队伍。
“满洲国防军第一军已经被日本人给顺利解决了,我们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聂友新叹息道:“也就是说我们突然之间增加了20万的敌人。我们第二路军如今虽然也发展到了六师八万人,但是我们的力量很是分散,想对我们对手来说,还是很弱小的。我们只能采取避实就虚的游击战运动战策略。”
杨总指挥哈哈大笑道:“凤凰山的周浩司令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表率。只要战略战术制订得没有问题,面对20万的日伪大军扫荡,我们也是能够扛过去的。
哦,对了,我们前些天给凤凰山运过去了几批近千吨的烈性炸药和各类钢材,给我们换回来了些什么东西?”
说起这事,聂友新的心情一下子就好了,笑着说道:“我们前后分四次一共给凤凰山运输了烈性炸药350吨,各类钢材铜线约580吨。
至于换回来的武器弹药累计有:
82迫击炮200门,炮弹两万发。
60迫击炮400门,炮弹四万发。
手榴弹十万颗。
各型地雷十万颗。
这些武器弹药都存在我们附近的仓库里。
说句实话,这个凤凰山的周司令是真的很不错。
我们有了这些武器的加持,应付起日伪军接下来的扫荡,那是要从容得多。”
杨总指挥也笑着说道:“在支援我们这些方面,凤凰山做得也的确无话可说。
这次交易我们是赚大了,吩咐下面的部队,有制造武器的材料就给我想办法运到凤凰山去,能换到什么东西那就了全靠大家的本事了。”
说罢杨总指挥很是不爽地瘪了瘪嘴,“下面那些混蛋手里肯定还有不少好东西,他们不肯给我交上来,那就让他们自己换去。”
杨总指挥很了解他的那些下属,有好东西都会截留下大部分的,不过这也都是人之常情。
各部都是在独立发展,大家都在自己养活自己,不给自己多留点,那也说不过去。
回头继续对自己的参谋长说道:“这些武器弹药就在我们手里也没有什么用,全部分发下去。以我们下面那些部队的尿性,这些武器弹药,足以解决掉十万的日伪军。
如果我们真的在短时间内解决了十万日伪军,我们面临的局势也就大变样了。”
这些日子,凤凰山兵工厂那叫一个热闹。
一南一北两个方向不断的有原材料送过来,原材料堆满了好几个物资仓库,凤凰山大管家张有财那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有了这些物资,足够兵工厂全功率满负荷运行四个月了。
当然了,对方也换走了一个月的产量。
其实呢,成品武器弹药的价值是其原材料价值的数十倍,说起来还是凤凰山亏了。
但是,用周司令的一句话来说,这一南一北两支抗联部队,是凤凰山最为坚实的盟友,就算他们不拿原材料来换,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我们都是要尽力支援的。
他们的强大,也能分走日本人大量的火力。
在前期,两路大军每次运送过来的物资都在百吨以上,而最近几天,运送过来的物资却变成了几吨十几吨的规模。
张有财很是疑惑,这小鬼子也没有开打啊,怎么都采用小批多次的方法运输了。
一问才搞明白,原来至少每趟上百吨的运输队,那是他们总部后勤部门组织的,如今这小批量的运输则是抗联下面各师各团自己搞出来的活动。
得嘞,周司令有交代,只要是抗联的队伍,一律都可以用原材料交换成品武器弹药。
这么一交换,又是一个月的产量没有了。
但是,张有财却一点也不心疼,因为后勤部门那些仓库里的原材料,足够兵工厂满负荷运转一年了。当然了,这些后勤仓库里也储存了大量凤凰山纵队出击后带回来的物资。
在凤凰山纵队的后勤仓库里,还有足够的武器弹药支撑凤凰山纵队高强度的战斗几个月。
这还是最近后勤部门给每个营地补给了大量物资以后的结果。
手里有足够的弹药,才是周浩胆敢以包括五万新兵的十万大军,和日军三十万精锐周旋的底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