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9章 细讲《滴天髓》(九)甲木命例(1/1)
中午休息两小时,下午接着上课。 站在讲台上我说道。 “理论的东西向来枯燥无味,好比学习理科的公式需要套用。 话说回来,我这个比喻并不十分恰当。 八字是活的,五行也是活的,十天干十二地支更是千变万化。 现实运用中,还要考虑诸多因素。 地域,出身,环境,时代背景,缺一不可。 所以八字是一门活的学科,不是死记硬背,就能够吃透学精通的。” 学员说道。“柳老师,学一门手艺哪有那么容易的。 现在上大学不说别的,公立学校光学费一年都五六千起步,私立的更高。 四年本科下来,十几二十万掏出去,还不一定能找到工作。 硕士博士再上几年,等你出来,满大街都是同学历的,优势没有了,也不知图的啥。 想在这社会立足,就得有能力。我学八字这么些年,学费就扔进去十几万了。 就这样,还感觉能力差很多。 在我看来,学费是必须的。以前学徒打工三年,还不一定能学到真本事!” 他的话引起大家共鸣,如今社会竞争激烈,可以说内卷严重。 各行各业都不容易,学到真本事,自然就容易生存。 我笑道。“同学说的实在,想有真本事就得付出努力。 这世界没有白得的东西,付出才有回报。 上节课说的甲木,接下来就以甲木日主为例子,大家共同分析几个命例。 能够加深理解《滴天髓》对于甲木的描述和运用。” 白板上我写下第一个命例。 乾造:甲戌 己巳 甲午 甲戌 大运: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这是一个生在北方的男命,出生在阴历四月份,季节是初夏的巳月。 大家可以探讨下,这个八字命局组合的特点。” 学员们纷纷发表意见。 “《滴天髓》说的清楚,如果地支火成局,一定要有辰土来让甲木得到滋养。 这个命天干三个甲木,地支上巳火午火,年上时上又出现两个戌土火库。 不好,命局全是燥气,甲木没有一点生机。这是个贫困潦倒的命。” 也有人持不同的看法。“不一定吧,整个八字木火成势,我看不一定,如果按照从儿格来算,他走土运一定是大富翁,有钱人。” “早运不就是土运么,未土就是土,那就是有钱啦。” 还有人说道。“不对,我记得生在夏天,火气过大,就应该寻找调候。 可他命里没有一滴水,只有点金藏在慕库里。 按照调候说法,这人用神不得力,属于一般人。 等到了壬申癸酉大运,水有了来源,不说富贵也能够达到小康的程度。” 一时间大家看法不一样,每个人七嘴八舌,都说不过对方,最后要求我公布答案。 我说道。“我先说下实际情况。 这个人小时候调皮捣蛋,和一帮朋友吃喝玩闹,属于问题少年。 目前辛运开始,他和一帮朋友开建筑公司。生意相当的不错,在当地也算是个小富翁了。” 大家一听都张口结舌,搞不懂其中的奥妙。 有人说道。”不对啊! 辛运是日主的正官,比肩劫财和官杀搞对抗,为祸百端。 他还能干建筑工程也真是无语了。 是八字不准,还是他出生的时间不对?” 我说道。“出生时间没问题,有出生证明的。 伤官和官是冲克的关系,大家熟知的断语,伤官见官为祸百端,也有使用条件。 这个命局,伤官成群结党,旺上加旺,官星在地支中隐藏没有明透。 辛运官出现,地支巳午未三汇南方火局。伤官旺制住官,所以小富。” 听到我的解释,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 学员们冥思苦想,我又写了一个八字出来,给他们分析。 乾造: 壬辰 庚戌 甲申 庚午 大运: 辛亥 壬子 癸丑 甲寅 乙卯 “这个也是男命,生在阴历九月份, 命主的生年比较早,命局是真实的,经历也都真实,主要是拿出来给大家分析。 大家看看,这个命怎么样?” 第一个甲木八字,能够看对方向的并不多。这个新八字,大家都有点胆怯,不敢随便下判断。我笑道。 “学习八字预测需要不断磨练。看出什么就说出来,不用怕说错。” 有同学说道。“《滴天髓》说的清楚,秋天的木处在死地,先天就不占优势,所以我觉得这个命的成就不大。 这是一点,还有,这个命庚金两个七杀夹身,七杀夹身是凶兆。此命绝对不好。” 我笑着说道。“说的很对,这个人确实是凶亡的。 他家庭出身好,父亲是广西提督,原因是壬水印星化杀生身,身有贵气。他本人又是哥伦比亚大学毕业,是硕士学历,学识不错。 坏就坏在时上的午火,本来天干有壬水化杀主贵是好事。时上午火是伤官,伤官制杀。 天干是化杀,地支是制杀,这一正一反,就出现问题。 这种情况,在八字中称为反局。要么制杀,要么化杀,命主只有一种选择,天下没有两全其美的事。 所以这个八字虽然贵,但不得善终。 他到了乙卯运,卯木穿辰土,比肩抗杀凶亡。 这人有两个儿子,妻子出身富家,情人是其秘书。” 大家一听都摇头吐舌,为八字的神奇而赞叹。 我又写出一个女命八字。 坤造: 壬寅 甲辰 甲申 庚午 大运:癸卯 壬寅 辛丑 庚子 辛亥 这是个女命,大家一起来分析下。 和前一个男命比起来,她没有双杀夹身,但有共同的特点,也是天干用印化杀,地支伤官制杀。 不要怕,大胆说出来。” 学员们交头接耳,对于新的这个女命大家都很感兴趣。 对于反局,大家的看法都一致,反局主做事颠倒错乱。 对这女命的现实情况,大家却看法不一,各抒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