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3章 拍案叫绝(1/2)

“所以,我们不妨只以小部兵力进入阵地,主力隐蔽我之侧后,便于及时反击。也就是使用添油战术,敌人步兵进攻时,可不断派出增援部队。敌人炮击和轰炸时,就只有小部队受损,而且由于排兵疏散,造成的损失就不大。”

“即使出现一线阵地被攻破的情况,我后面的重兵也能随时发起反突击,把阵地又夺回来。阵地的反复争夺,不仅可保持整个防线的稳定,又可以争取时间并可消灭与消耗敌人。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每一个阵地的争夺,变成敌我兵力消耗的绞肉场。”

“火力配置则与兵力配置相反,采用前重后轻的方式。力求在一线火力上缩小与敌差距,从而解决了‘守不守得住,攻不攻得下’的问题。营以下的轻自动火器应加强第一线,团以上的自动火器应置于第一二线间的两侧,采取火器分散,火力集中的办法,组成火网。”

听到周文的这番解释,校长的眼睛也渐渐亮了起来。

他可是指挥作战多年的专家级人物,虽说指挥水平不咋地,但是战场经验已经是无比丰富,只是听周文说了这么几句,马上就领悟到这种战术的高妙之处。

他马上就联想到去年周文给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学员上课时的教材,其中就重点提出,要始终在战场上保持一支强有力的预备队。

这个道理一说大家都懂,但是做起来就很难了。由于中国军队的作战思想都是秉承西方列强在一战中的堑壕战术,呆板保守不说,还都是将重兵集结于一线,保持防御和进攻时都能集中最大的兵力。

但是,由于中国军队的装备、训练、和单兵素质远远低于列强的平均水平,在战场执行力和行动力方面就要滞后很多,又得不到强有力的火炮支援,往往就是,防御时就是龟缩在战壕里被动挨打,进攻时的协同作战又几乎没有,轮哄哄一拥而上。

这种情况下,不仅仅是兵力消耗巨大的问题,就是对官兵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而中国兵源主要来自于农村,很多基层官兵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学习培训,心理素质就不可能好到哪儿去。只要有一两人带头逃跑,马上就从者如云,瞬间就会导致战场溃败。

但是,你不集结重兵在一线,谁敢保证只有少数部队的阵地能守住?难说别人只要一个冲锋,就能轻易将阵地拿下。

而周文的这种战术,其实就是把各个军事单位的主力都作为了预备队,即使一线阵地被突破,我手上还有大量的机动兵力可用,退可守,进可攻。整体上来说,虽然我方作为防御方还是处于被动,但是在局部上却是多了很多种选择。

这种战术就比以前呆板的蹲在战壕里一味死守要灵活得多,而且在战斗的初期还能保存住大半的实力,不至于被日军一顿重炮轰击就炸没了大半。

关键是,火力的前重后轻配置才是这种战术的最精髓之处。

纵观目前各国的军队,基本都是枪随人走。

就拿最基本的步兵支援火力轻机枪为例,配置给你单位的轻机枪,都是随着你单位行动。你上战场,你单位所属的机枪自然也就上战场,你蹲在二线,那么你单位的机枪自然也就在二线歇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