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下乡采购(1/2)

石门村

曹卫国跟着村长楚明远走在道上,沿途劳作的村民纷纷打招呼。

“村长!”

“村长,这小伙儿是谁啊?长的可真俊!”

村长满脸喜色道:“这是轧钢厂的曹主任,来咱们村采购,家里的白薯干、萝卜干、鸡蛋、粉条……都可以拿到大队,价钱绝对公道。”

“这是好事啊!”

“我家有十几斤白薯干,一斤能给多少钱啊?”

曹卫国立刻报价:“一斤一毛五。”

“一毛五!”

“这可比以前的多三分啊!”

“曹主任你别着急走啊,我这就回家去拿!”

“我家也有些白薯干!”

“孩子妈,快回家把白薯干拿大队去!”

一听曹卫国报出的价格,家里有白薯干的村民顿时喜出望外。

争先恐后的回家去拿白薯干,生怕曹卫国走了。

有村民着急的问:“曹主任,萝卜干多少一斤?”

“一毛七!”

“主任等我!我立刻回家去拿!”

“曹主任,您收干木耳吗?”

“收!”

一时间,田间地头都热闹起来。

四十多岁楚明远对着曹卫国连连道谢:“曹主任,真是太感谢您了。”

曹卫国连忙道:“楚村长,什么谢不谢的,乡亲们不容易,您放心,只要东西好,我一定都给最高的收购价。”

这年代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农民生产的粮食全部卖给国家,全社会所需要的粮食全部由国家供应,农民自己食用的数量和品种也得由国家批准后才能留下。

还对生猪、鸡蛋、糖料、桑丝、蚕茧、黄红麻、烤烟、水产品实行派购,品种多达132种。

对这些产品农民都不能自由买卖,价格也由国家统一规定。

全国城乡居民所需要的粮食、布匹、食油、猪肉等生活资料全凭国家印发的票证供应。

国家对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低于其价值,而卖给农民的工业品高于其价值,这就是所谓“剪刀差”。

“剪刀差”实际上是一种“暗税”。

农民向国家除了缴明税,即公粮以外,在售农产品的同时,还上交了“暗税”。

剪刀差使农村一贫如洗,统购统销也加剧了城乡分割,拉大了城乡差距。

自从实行统购统销以后,农民就一直处于半饥半饱状态,饿着肚子把粮食卖给国家。

正是农民这一份可贵的奉献,为祖国的工业建设提供了原始积累,从而建立了初步的工业基础。

没有农民的伟大奉献,也不会有祖国的繁荣富强。

本就出身农村的曹卫国对农民有着崇高的敬意,愿为艰苦村民尽一份绵薄之力。

曹卫国给出最高的采购价格,不可避免的会造成自身的损失。

但这些“损失”他心甘情愿,甚至引以为荣。

楚明远拍着胸脯保证:“曹主任,我用人格向你保证,我们村的东西绝对会保质保量,如果有人弄虚作假,我一定打断他的手。”

曹卫国给的价钱远比其他采购人员高,这是对乡亲们的善意帮助。

他决不允许被破坏!

“以怨报德”的事情会被人戳脊梁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