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94章 该动身了(1/2)

好书推荐:

朱允熥躺在院子的吊床上,一晃一晃的。

口述着《射雕英雄传》,方孝孺和另外一人帮助抄写。

以前有沐瑶抄写,又快又好。

现在,方孝孺一个人根本写不过来,只好找了一个落弟的举子。

这名举子叫杨寓很有才学,但一遇到考试就蒙圈。

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此人就属于这种类型。

杨寓说,他从小丧父,四处游学。

在家乡应试结果是名落孙山,只能到京城来碰碰运气。

不要说一官半职,哪怕是个衙门的小吏或差役都没讨到。

没办法回乡,只得在京城里替人写文书勉强过活。

自从朱允熥开始写新书《射雕英雄传》后,方孝孺就想物色一个人帮助抄写。

有一次,方孝孺恰巧发现了杨寓。

杨寓看起来也就是二十五、六岁的样子,英气勃勃,只是生活所迫,看起来十分寒酸。

刚刚出版不久的《西游记》在京城引起哄抢!

书商孙仲连就凭着这本《西游记》迅速巩固了或两章,吊着人们的胃口。

让大家天天想着、天天等着下一期《明报》。

采取这种方法,就可以防止其他书商私下印刷。

《西游记》现在已经有人在私下印刷了,尽管质量不好,但也卖得出去。

时间越长,私印的就越多。

作为正规渠道出版的《西游记》,所获利润必然是越来越薄。

而连载,就能避免这种情况。

在连载期间,别的书商根本无法私印,因为他们不知道下一章的情节是什么。

人们想看吴王的新书,就只能买《明报》。

等到最后写完了出书,该赚的钱早就赚到手了。

到时候肯定少不了有人盗版,但是那时候,他们所赚就少多了。

自己吃肉,总得给人喝一点汤。

其实,孙仲连等人不知道的好处还有很多。

朱允熥没有告诉他们,其实《明报》最厉害的根本不是连载小说赚钱。

而是广告赚钱。

等到《明报》积累了足够的人气,成为大明第一大报,甚至超过邸报之时,那是什么情景?

第一支广告,当然是宣传推广大明科技院下属公司做出来的产品。

有大明科技院下属公司带头,其他商户必然会跟进。

要知道,资本主义萌芽是从大明开始的。

不久的将来,大明的商品经济会得到迅猛发展。

人们的商品意识、经济意识、市场意识会大大增强。

那个时候,《明报》就会是各个商家做广告的最大平台、最强载体。

并且,在合适的时候,《明报》会成为左右舆论的最佳工具。

《明报》一定会成为大明的喉舌。

之所以取名为《明报》,一方面这是大明朝。

另一方面,也是向金庸老爷子致敬。

朱允熥专门与孙仲连聊了聊,感到此人可用,他不应该仅仅限于书、报这个领域。

那就成立大明实业集团,下设大明书香、大明盐业等分公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